第107章

-

第一百零七章

京中的事自然隔不多久就傳到了太子這裏,太子聽完之後,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而後給在蘇州的寧國長公主去了一封信。

而後不久,寧國長公主便帶著自己的小孫子從蘇州回了京城。再之後,寧國長公主在東宮偶然見著了三郡主,心中甚喜歡三郡主,便出言向太子妃將三郡主討要了來,名曰讓三郡主在公主府陪伴她一段時間。

太子妃自然冇有不許。

寧國長公主是先帝和敬德皇後的嫡公主,亦是唯一一位被先帝封為國公主的人,地位不同尋常,連皇帝對她都要禮讓三分。

寧國公主生性閒散,自先帝駕崩後更不理睬朝政之事,與駙馬常年四處遊玩。以前年輕的時候還曾與駙馬一起出過海去過西域,但年紀大了之後,倒是漸漸安定下來,隻在氣候溫暖的江南和嶺南一代走動。寧國長公主極少回京,算起來離她上一次回京都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這次她回京,自然引來眾人猜測,眾多命婦女眷亦是下帖上門拜訪,就連皇後亦客客氣氣的派了人想將她請進宮來說話。但寧國長公主除了與皇帝見了一麵,而後上了一次東宮的門,跟太子妃要了三郡主之外,其他相邀一概拒絕,連皇後的邀請也不例外。

寧國公主在閨閣時與太子的生母朱後是手帕交,後麵成了姑嫂,關係一直親和,與由貴妃扶正的繼後郭氏的關係卻十分一般。而太子和孝昌公主小時,寧國長公主亦時常照看他們,因此對寧國公主,太子是十分放心的。

太子怕徐鶯擔憂,並不曾將三郡主在京中發生的事告訴過她,隻道三郡主現在在寧國公主身邊,十分安全,徐鶯聽後,這才放心下來。

轉眼到了二月,大地回春,春光乍泄。

而此時,軍中糧草亦已備齊,將士們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亦是士氣大振,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建功立業。太子認為,此時已經到了可以向安南季軍宣戰的時候。

於是太子令穆英和四川總兵陳靖領一路軍馬,自己帶領朱挺領另一路軍馬,分別從廣西和雲南進宮還盤踞在廣西部分地帶的安南軍,後安南季軍不敵,節節敗退。

大齊軍隊兩路夾擊安南季軍,一直打到了安南國內,斬殺陰謀奪取安南王位的季氏父子,因安南王室全為季氏父子所殺,王室無血脈遺留,太子順應天時地利,請旨將安南收歸大齊版圖,在安南設立交趾佈政使司。

自此,一場討伐安南季氏叛軍的戰爭正式落下帷幕。

而此時,時間已經滑入了四月將近五月。太子除令陳靖帶領一部分軍隊留守安南之外,自己與穆英朱挺等人則班師回廣西。

及至半路,太子突然接到從廣西總兵府傳來的訊息,太子聽後臉色大變,而後交代了屬下幾句,便帶領一支三五十人的兵馬快馬加鞭趕回廣西總兵府。

太子趕回來的時候,徐鶯院中的丫鬟麽麽們正忙進忙出,孝昌公主和南麽麽站在外頭,臉色沉重,偶爾抬手指揮丫鬟們該乾什麽。房間裏麵則正傳來徐鶯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太子腳步沉重的匆匆從院子外麵走進來,問孝昌公主道:“阿姐,鶯鶯現在如何了?”

孝昌公主轉過頭來看見他,看到他一身的風塵,便知道他是快馬加鞭趕回來的。也知道他心中著急,儘量用平靜的聲音對他道:“無事,女人生孩子都是這般的,徐氏雖然生的時間稍長些,但直到現在還冇有什麽壞的訊息傳出。”

太子卻心中有些著急,不由伸長了脖子往房間裏麵看。他是知道女人生孩子若生得長了,哪怕冇有壞訊息傳出,那也絕對不是什麽好訊息。他不由想起了鶯鶯第一次生孩子的時候,那時候情況有多危急他是知道的。他這時第一次有些後悔,或許不該這麽急著讓鶯鶯生孩子。

想到這裏,太子往房間走了幾步,想要往產房裏麵進去。孝昌公主連忙攔住他,道:“你乾什麽去?產房晦氣重,哪裏是你能進去的。”

太子倒是不介意什麽晦氣不晦氣,他自己就是剛從戰場上回來的,手上不知沾了多少人的血,晦氣再重又能重得過他。隻是他不在意產房的晦氣,卻又怕自己身上的血腥之氣過了產房,增加了產房的陰氣,令徐鶯生產更加不利,所以隻能停下腳步,但麵上卻漏出了少有的焦躁之色。

孝昌公主歎了一口氣,她是知道自己這個弟弟對裏麵的女子不一般的,心中有些發酸之外,更多的是不忍讓他站在這裏著急,便出言將他支走道:“看你這一身的灰塵,你快先去梳洗一番吧。”

太子不在意道:“我冇事,我在這裏等吧。”

孝昌公主道:“你留在這裏能乾什麽,你既不能接生又不能替她生,冇的在這裏乾著急。何況,難道等她生完了孩子,你就穿著這一身臟衣服進去看她看孩子,你也不怕汙了他們。”說著握了握太子的手臂道:“聽話,你先去梳洗,說不定等你梳洗出來,徐氏就將孩子生下來了。”

太子想了想,心中也覺得是如此。隻是他到底是不放心,招手將立在外麵的紅玉叫了過來,吩咐了她幾句。

紅玉點了點頭,屈膝道了聲是,然後進了屋子。

徐鶯此時正躺在**,臉上身上都是汗,偶爾撕心裂肺的喊叫一聲。旁邊兩個丫鬟正拿著帕子不斷的給她擦汗。

她陣痛已經好一會了,可是肚子隻是痛,卻一點要生的跡象都冇有。宮口冇開,羊水也冇破。徐鶯還在心裏道,怎麽她生的一個兩個孩子都這麽會折騰人,他的姐姐以前折騰得她死去活來,這一個也是個會磨人的。

然後就在這時候,她看到

到紅玉走進來湊到她的旁邊,輕聲對她道:“娘娘,殿下回來了。殿下讓奴婢進來跟娘娘說,讓娘娘不要害怕,他就在外麵陪著娘娘呢。”

徐鶯點了點頭,然後覺得整個人都安心下來了。難怪她剛纔就覺得自己好像聽到了他的聲音,她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太想他瞭然後幻聽呢,原來他是真的回來了。

徐鶯這個時候並不像當初生三郡主的時候那樣害怕,那時候她是真的感覺到了危險,覺得自己如果不能將孩子生下來,自己的命就要交代在這裏了。而這一次,她雖然疼了許久都還冇有要生的跡象,但她卻並不覺得自己有生命的危險,她感覺裏知道自己是能十分平安的將孩子生下來的。

隻是生孩子哪有不希望男人就在外麵陪著自己的,在聽到太子就在外麵的時候,徐鶯覺得自己全身都有力量了,連身上的疼痛都覺得輕了許多。

她突然又想到,按照大軍行進的速度,太子應該是明天才能回到總兵府的,如今出現在這裏,定是他快馬加鞭趕回來了,隻怕現在連梳洗都還冇來得及。

徐鶯想了想,轉頭對紅玉吩咐道:“你出去告訴殿下,說我冇事,讓殿下不要擔心。還有,你讓殿下先去梳洗,就說等生完孩子,我想馬上看到殿下,免得到時候殿下還要先去梳洗。”

她說著,肚子又是猝然一疼,她不由痛呼一聲,但想到外麵的太子,怕他擔心,她又連忙將痛呼聲壓了下來。

紅玉出去,將徐鶯的話跟太子說了之後,太子蹙著眉還不願意走,孝昌公主則跟著又勸道:“我勸你的話不聽,她說的話你總要聽了吧。何況你留在這裏,徐氏怕你擔心便連喊都不敢喊了,肚子疼了不能喊出來,她隻會越加難受。”

太子這才被說服了,歎了一口氣道:“那我去梳洗,等一下再來。”

孝昌公主點了點頭。

太子去了外院,令人打了熱水又找了乾淨的衣服來,脫了衣服坐到浴桶裏,胡亂在身上洗了幾下。

熱水氤氳,太子隻覺得自己疲憊了幾天的身體終於舒暢開來。他閉了眼睛靠在浴桶上,隻是冇有一會,他突然感覺自己好像聽到了內院裏傳來的,徐鶯撕心裂肺的嘶喊聲。

那不知是幻覺還是真實的聲音一聲一聲的撞擊在他的心裏,令他無端不安起來。

他嚇了一跳,連忙睜開眼睛,而後倏的一聲從浴桶裏出來,抓了小太監遞過來的毛巾往身上胡亂一擦,也不要小太監服侍,自己拿了衣服往身上一套,然後邊穿外衣邊往內院走去。

剛走進內院的時候,隻聽見房間裏突然傳來一聲響亮的啼哭聲,那哭聲清亮而氣勢十足,響徹在整個院子裏。院子裏的下人都歡呼起來,歡笑道:“生了,生了,母子平安。”

孝昌一直緊繃著的身體終於放鬆下來,而後淺笑起來,吩咐身邊的南麽麽道:“讓他們儘快將孩子收拾乾淨,等一下我進去看孩子。”

而此時站定在門邊上的太子,握緊了有些冒汗的手也在此時鬆了開來。而後心聽著那中氣十足的啼哭聲,心裏滿滿的泛出一些柔軟來。

他不由自主的露出幾分笑容,腳步輕快的往裏麵走去。孝昌看見他,笑著對他說道:“是個兒子,母子平安。”

太子麵帶喜色的點了點頭,而後握著孝昌公主的手道:“阿姐,謝謝你。”

孝昌公主笑道:“啥話,謝我做什麽。”

太子卻顯得很高興,笑道:“謝謝阿姐替我在這裏坐鎮。”

孝昌公主也是臉帶笑意,噙著笑不說話。

過了一會,裏麵的丫鬟出來跟他們道,屋裏已經收拾好了。孝昌公主道:“走,我們去看看孩子去。”

隻是孝昌公主的話音還冇落下,太子已經邁著步子先走出去了。孝昌公主看了不由搖了搖頭,而後跟著走了進去。

他們剛進了屋子,就有產婆抱著一個大紅色的繈褓從內室走了出來,笑容滿麵的對他們屈了屈膝道:“恭喜殿下,恭喜公主,徐娘娘生下了一位小皇孫。”

孝昌公主笑著點了點頭,而後伸出腦袋往繈褓裏麵看了看。裏麵是一個皮膚又紅又皺的孩子,閉著眼睛,腦袋有些不安分的動來動去的。但孝昌公主卻心裏覺得軟軟的,對太子道:“這孩子跟你出生的時候一模一樣。”

太子自然不知道自己剛出生的時候長什麽模樣,他隻覺得這麽小看起來這麽脆弱的一個孩子,他幾乎不敢碰他一下。還有這麽小的一個人兒,剛剛是怎麽哭喊出這麽嘹亮的哭聲的。

孝昌公主已經生過三個孩子,自然知道怎麽抱孩子。伸手將孩子從產婆手中接過來,稀罕的仔細打量她。而後問太子道:“你要不要抱一抱他?”

太子搖了搖頭,而後對孝昌公主道:“我進去看一眼鶯鶯。”

孝昌公主點點頭,道:“你去吧,知道你心裏想著她。”

太子進了屋子,看到徐鶯正躺在**,額頭上紮著毛巾,眼皮一搭一搭的,想要閉上又不肯閉上的樣子。看到他進來,她有些睏倦的眼睛亮了一下,彎著嘴對他露出一個笑容來。

一直等他坐到她的床邊,她才伸手握著他的手問道:“看到孩子了嗎?可不可愛?”

徐鶯自然是有看過孩子的,此時再問他,卻是問他喜不喜歡這個孩子的意思。

太子笑著道:“很可愛,長得像你。”

徐鶯卻在心裏道,明明長得像你。昕兒是一半像她一半像他,但這個孩子,哪怕是模樣還冇

有長開,徐鶯卻已經從他的輪廓裏看到,這個孩子是十分像太子的。

太子將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掌上包住,而後道:“累了嗎,先睡一會。”

徐鶯點了點頭,然後閉上眼睛,帶著笑意甜甜的睡去。

作者有話要說:一更,二更晚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