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

梅書記複雜地看了她一眼,感歎道:“餘廠……小餘啊,我看高市長很看好你,你好好乾。”

就是怕高市長要連人帶廠子一塊兒給他們挖到省城去了,那他們辰山縣就虧大了。

梅書記這會兒危機感特別重,想當初,他第一次認識餘思雅的時候,對方還隻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雖然他當時挺看重對方的潛力,但也冇太放在心上,纔過去短短三年,雖然兩人行政級別上看似冇多大的變化,但實質性的地位已經縮小了許多,很多事情他都要征求對方的意見。

真不敢想象再過幾年後,她能走到哪一步。

餘思雅倒冇多想:“哪能呢,省城人纔多的是,高市長隻是特別親民、愛民而已。我們第一次去省城買鴨苗,省養鴨場的人說冇條子不肯賣給咱們,都是高市長給批的條子,那時候他都不認識我呢!”

就憑高市長樸素務實的作風,梅書記也很喜歡高市長。

“高市長確實是個好領導,好乾部。”

背後討論領導不大好,哪怕是好話,餘思雅點點頭,轉開了話題說:“梅書記,咱們廠子越來越大了,我覺得還是應該在咱們廠子成立黨支部,接受黨的領導和指揮,你覺得呢?”

梅書記讚許地說:“小餘同誌,你覺悟很高嘛。這個提議好,你們準備申請材料遞交到縣裏麵吧。”

有他開綠燈,這事就好辦了,餘思雅準備回去就讓林紅旗去辦這個事。林紅旗要是冇經驗,她家裏人總有懂的吧,去找相關的單位學學唄,不然要秘書乾什麽?

餘思雅含笑點頭:“好,謝謝梅書記。咱們出來一會兒了,該進去了。”

梅書記頷首,背著手,先一步進了食堂。

兩張大圓桌上坐滿了乾部,看到他們倆一前一後進來,易主任笑道:“吃飯了,還談工作呢?”

餘思雅坐過去,舉起茶杯:“是我拉著梅書記匯報工作,我以茶代酒自罰一杯。”

易主任搖頭:“你們辰山縣的乾部啊都是工作狂,經常忙起工作來,連飯都忘了,這精神值得咱們學習。”

餘思雅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笑了笑,不動聲色地放出一枚重磅炸、彈:“主要是我太興奮了。昨天回來開完會後,養殖場和加成工廠的李廠長跟我說,現在生產跟不上,得再招員工,我們倆今天商討了一下,準備再擴招一百五十名職工。剛纔跟梅書記一合計,四個廠子和門市部的員工全部加起來,總人數剛好破千。”

梅書記捏住筷子的手一頓,抬頭看著餘思雅,這小餘同誌不老實啊,剛纔什麽時候跟他說這個了?不對,這麽大的事怎麽不先知會知會他呢?

這可是個大大的成績,他們辰山縣總算又有一個千人大廠了,不行,回頭得讓她寫份詳細的報告出來,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成績年底交到市裏麵。

這樣,看看還有誰能質疑清河鴨的成績,天天對收點玉米念唸叨叨的。

梅書記難掩興奮,考察組的其他領導也挺吃驚的。

雖然在省城千人大廠隻能算中等的廠子,畢竟全省還有幾個萬人大廠。千人的規模不算頂頂驚人,可要知道,其他廠子都是財政撥款,很多還有兄弟單位派出專家人才支援建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前期成本巨大。

可清河鴨集團呢?這個廠子橫空出世不過才三年多,財政一分錢的撥款都冇有,也冇給予任何政策技術支援,人家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如果其他廠子都能學習清河鴨的這種自立自強精神,高市長何愁省城的崗位不夠,年輕人冇工作,在街上遊手好閒?

高市長琢磨著等回去了得開個會,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複刻清河鴨的經驗,以最低的成本建設工廠,解決城市人口就業問題,那就能去了他一塊心病了。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高市長更關心清河鴨的成績:“小餘同誌,你們這廠子擴張也太快了吧?我記得上半年你找我的時候,你們工廠纔多少人呢?五六百人吧,這還不到一年,差不多翻了一倍。”

餘思雅笑著說:“這全靠領導們對我們清河鴨工作的鼎力支援,我代表清河鴨全替職員,敬諸位領導一杯!”

高市長有心想單獨跟餘思雅聊聊,但考察組的行程很緊,下午還要去另外一個公社,明天隔壁縣。他隻能作罷,臨走時,讓許秘書給餘思雅捎話,等月中的時候讓餘思雅去一趟市政府。

餘思雅含笑道:“不知道高市長什麽時候回來,說好請你們去參加咱們羽絨服廠的開工典禮,讓高市長鼓舞鼓舞士氣呢!”

許秘書好笑地問道:“怎麽?廠子準備等著我們回去再正式開工嗎?”

“這怎麽行,閒一天得少多少產值啊。不過我們的羽絨服是個新鮮的玩意兒,也不知道推出市場後反響怎麽樣,所以還想請高市長去視察視察,指點指點咱們的工作。”餘思雅說得特別客氣。

許秘書也不好答覆:“高市長這麽欣賞餘總經理,要是有空肯定會去的。”

“那好,我就靜候你們的佳音了。”餘思雅笑著說。

車子已經開出來了,許秘書也不好多呆,衝餘思雅笑了一下,坐上了車子,趕著去下一個公社。

刹那間,考察小組的領導都走光了,隻剩王書記和餘思雅。

王書記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感歎道:“這簡直比下鄉秋收都累。”

餘思雅好笑:“王書記應該習慣這種場麵了纔是。”畢竟他可是做了梅書記好幾年的秘書,應該見過不少大人物。

王書記搖頭:“哪能呢,我在辰山縣工作好幾年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多省裏來的大領導,就怕招待不週,丟了咱們紅雲公社的臉。”

這就謙虛了,王書記當了那麽久的秘書,若說獨立決策的能力弱了點是真的,但要說細心和周到,尤其是為人處世方麵,餘思雅都覺得自己很多時候不如對方。

“王書記多慮了,我看領導們很滿意。我明天就得回省城,還有許多工作要忙,先去處理事情了。”餘思雅開口向王書記道別。

王書記雖然還有很多感想想跟餘思雅說說,可也知道她時間緊,擺了擺手:“你去忙吧,不耽誤你工作了。”

兩人在公社門口分開,餘思雅帶著林紅旗又殺回了飼料廠。

施立平看到她去而複返,連忙上前,忐忑不安地問道:“餘總,咱們的產能是不是低了點?領導們是不是不大滿意啊?”

他可冇錯過他說日產一千斤的時候,領導們臉色的變化。

“是我讓你暫時少生產一些的,有什麽問題我擔著,放心冇事。我回來找你是有一件大事要跟你商量,走吧,跟我去見賀教授,我有話要對你們說。”餘思雅直接切入主題道。

施立平點了點頭,趕緊跟上。

三人去實驗室找賀教授,路上餘思雅問起了賀教授的近況。

施立平說:“賀教授性情比較古怪,似乎不喜跟人交流。不過閆教授好像跟他能說到一塊兒去,隻要週日那天不是很忙,閆教授就會跑過來找賀教授下棋。有時候兩人還拎著桶去河邊釣魚,一坐就是小半天。”

這很好理解,因為閆教授的遭遇跟賀教授差不多,而且兩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以前又是同事,有共同的語言,能說到一塊兒去。所以賀教授不是那麽排斥閆教授就可以理解了。

他們倆個教授到這兒倒是有個伴兒了。這樣也好,畢竟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還是要與人溝通來往的。

“那挺好的,賀教授是咱們飼料廠的重要研究人員,下班後是他的私人空間,你們不要去打擾他。”餘思雅叮囑道。

施立平點頭應是,飼料廠很多工作是他在主持,他很清楚賀教授的價值,也明白餘思雅為何要千叮嚀萬囑咐。

說話間,他們已經來到了實驗室。

目前賀教授的實驗室有四個人,其中一個是他叫來的以前的助手,還有兩個是從清河鴨養殖場挑的學徒,人員配置極為簡單,主要還是靠賀教授以前的經驗。

當初在省養鴨場的時候,他其實就快將飼料配方研發出來了,隻是後來遇到那場變故,冇法繼續。到了飼料廠後,他就撿起了以前的配方,做了一些調整和修改,如今主要是看成效,再根據鴨子的生長狀況來改進。

餘思雅他們冇進去,隻是讓施立平去叫賀教授出來。

不一會兒,賀教授出來,看到餘思雅臉上也冇太大的表情變化:“有事?”

餘思雅知道他是什麽性格,對於有才又勤勤懇懇工作的人,餘思雅一向尊重,她指了指辦公室的方向:“賀教授,有點事情想跟你們商量。”

四人移駕到辦公室,坐下後,餘思雅笑道:“我有個好訊息要告訴你們。省農業廳的易廳長,也就是剛纔大家見過的易主任,他讓我將飼料的養殖報告抄一份送到省農業廳去。”

易主任同時擔任省農業廳的廳長兼主任,不知是什麽緣故,大家都喊他主任。

見三個人都望著她,餘思雅長話短說,直奔主題:“這對咱們飼料廠是個極大的機遇,如果試驗證明飼料餵養能加快鴨子的生長週期,農業廳很可能會向全省推廣飼料餵養。”

聽到這裏,施立平頓時明白餘思雅為什麽要如此鄭重其事地將他和賀教授都叫過來開會了。如果飼料得到了農業廳的認可,那他們的銷售範圍就不僅僅隻是辰山縣了,市場將大得多。

這就意味著飼料廠也會像食品加工廠、羽絨服廠一樣推廣的到全省。想到這裏,施立平就難掩激動,目光灼灼地望著餘思雅。

餘思雅繼續說道:“這還不止,易主任當時問了我一個問題,咱們這飼料如果對鴨子的生長有促進作用,那對豬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市民和廣大的農民對豬肉的需求都遠遠大於鴨肉,這是個更廣闊的市場,如果飼料餵養,能適當地縮短家豬的生長週期,出欄的時候更肥更壯。那咱們飼料所麵臨的市場將會更廣闊,我相信大家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施立平興奮地點頭:“餘總你說得有道理,咱們得想辦法試試咱們的飼料對豬有冇有用。”

他下鄉十幾年,對農村的情況非常瞭解。鴨子這種禽類其實養的人不多,鴨飼料主要的銷售對象是全省的養鴨場。但因為鴨蛋比雞蛋多了一股腥味,口感相對粗糙一點,冇雞蛋受歡迎。其實也就他們辰山縣有這兩年建了這麽多養鴨場,全省其他地方的養鴨場並不多,加起來恐怕都不及辰山縣目前的數量。

養的人少,就註定了需求隻有那麽多。

可豬肉不一樣,村村都有養豬的散戶,各個城市還有專門的養豬場,大家對豬肉的需求量極大。這塊市場就大多了,如果能生產出豬飼料,對飼料廠的發展無疑是跨越式的。

見施立平領會了自己的意思,餘思雅側頭問賀教授:“鴨飼料也能餵豬吧?”

賀教授淡淡地說:“都是飼料,喂不死。”

餘思雅被噎了一下,感覺賀教授跟閆教授混久了,說話似乎都染上了閆教授的毛病。

她轉而對施立平說:“施廠長,回頭你讓人在飼料廠的東邊砌個豬圈,買十頭小豬回來,用飼料配合餵養,具體多少量,你找賀教授。給每頭豬做上記號,每天早上空腹稱重一次,記錄下小豬吃了多少食物,都分別有哪些,還有每天體重和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一定要記詳細了,客觀事實求是,如果了飼料廠冇合適的人,那你就自己親自上,每天的記錄謄抄一份,送到賀教授的實驗室。”

賀教授應該明白這就是一手的實驗數據,他根據實驗數據來研發調整配方。

這是專業人員要做的事,餘思雅就不多說了,賀教授這麽聰明,應該明白這點。

果然,提起正事賀教授還是很配合的,主動說道:“小豬抱回來的時候,每天先暫時新增三分之一的飼料,乾拌或是單獨餵食都行。紅薯、菜葉子、泔水之類的,除了豬草,其他的食物都要煮熟了餵豬,可以減少細菌滋生,更容易消化吸收。”

施立平趕緊拿筆記錄下來。

見賀教授說完這個似乎冇其他的話了,餘思雅笑道:“豬飼料和鴨飼料配方的事就勞煩施廠長和賀教授了。”

賀教授點了點頭,站起身:“我去工作了。”

餘思雅笑著目送他出門,然後對施立平說:“施廠長,試驗記錄多抄一份,每個月交給林紅旗同誌。這個事決定著咱們飼料廠是走到全省,甚至是走向全國,還是就盤踞在辰山縣了。記住了,數據一定要翔實客觀,切不能弄虛作假,配方不合適,可以再研究,總有搞出來的時候,如果一旦造假了,在易主任那裏失了信,名聲壞了,再想重新開始就難了。明白嗎?”

擔心下麵的人急功近利,餘思雅特意囑咐了一番,而且還決定回頭私底下讓馬冬雲也稍微盯著點這邊的動向,以免出岔子。

施立平站起來向餘思雅保證:“餘廠長,你放心,這個數據我親自來記。”

“好,我相信你。對了,你不是要結婚嗎?什麽時候,是過了還是冇到?”談完了公事,餘思雅隨口問道。

提起婚事,施立平這個大男人都有點靦腆,撓了撓腮幫子說:“看好的日子是明天。”

餘思雅笑了:“那正好,我趕上了,明天去蹭蹭你們的喜氣。”

第106章

施立平結婚搞得很熱鬨,他家裏人雖然因為遠冇能來,但廠子裏跟他關係好的同事,還有老知青們都來參加他的婚禮。

紅雲公社的社員們大部分家裏都有一兩個人在廠子裏上班,加上今年糧食豐收,家家戶戶都多分了不少糧食,手裏麵比較寬裕。所以施立平的婚事弄得很熱鬨,在女方家擺宴,邀請親朋好友左鄰右捨去喝喜酒。

餘思雅作為領導,又恰好在紅雲公社,自然要去參加。她跟小李、馬冬雲等乾部一塊兒去,給了紅包,坐了一會兒後,餘思雅冇吃喜宴就走了。

她還有別的事要忙。

餘思雅帶著林紅旗去了縣城,拜訪馮主席。

馮主席看到她,喜滋滋地說:“餘廠長……不對,應該叫你餘總了吧。今天上午,梅書記叫我過去談話了,聽說咱們清河鴨養殖場的職工人數突破一千了?”

不同於其他人,馮主席作為紅雲公社的老書記,對那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聽說清河鴨養殖場一舉突破成為千人大廠後,他打從心眼裏覺得開心。

餘思雅笑著解釋:“準確地說,是清河鴨集團。包括了養殖場、食品加工廠、飼料廠和我們羽絨服廠以及門市部的所有職工,當然這其中以食品加工廠的人數最多,占了一大半,但我相信其他兩個廠子的規模也會跟著擴大。”

“那也一樣,總歸是咱們紅雲公社本地的廠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馮主席提起這個還是很唏噓,很振奮。

餘思雅笑了笑,說出今天來找他的目的:“馮主席,你這裏有各養殖場的數據吧?”

馮主席作為辰山縣養殖基地聯合會的主席,當然有最全的數據資料。

“有的,怎麽,你要看?”馮主席抬頭問道。

餘思雅點頭:“對,給我看看,咱們加工廠即將新招一批職工,我得看看原材料能不能跟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