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節

-

至於梅書記說的年底發獎勵這個舉措,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的積極性,但估計效果也不會很好。因為隻有極少數的人能從中獲益,大部分都冇希望,尤其是養殖場的職工和普通老百姓,以及公社其他乾部。

要想將這部分的人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得另想他法。

餘思雅問道:“梅書記,各公社養殖場去年的純利潤都在五位數以上,這筆錢,去年用來響應縣裏的號召通電修路了,那今年的利潤呢?縣裏有冇有什麽想法?”

梅書記早想過這個問題了:“我的想法是建學校,各地的校舍都是一二十年前修的,破舊不堪,而且麵積很小,農村還有大量的孩子連學堂都冇進過。自從你們清河鴨招工要求初中文化後,各公社入學的孩子越來越多,校舍已經不堪重負了。”

餘思雅讚道:“梅書記,你這想法很好,也是真正地為咱們老百姓著想。隻是有個問題,那明年的利潤拿來乾什麽呢?路修了,電通了,學校也建了,利潤就這麽一直躺在各公社的賬本上,他們膽子又冇我大,不敢用,積攢幾年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一直這麽放著也不是個事,還很容易惹得有些人動歪腦筋。”

梅書記沉默了片刻,道:“小餘同誌,你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餘思雅笑道:“梅書記,我的意思是咱們能不能將這筆錢靈活運用起來,除了公共開支,比如建學校、興修水利等這類支出,另外留一筆錢給各公社自己發揮,他們願意拿來平均分給公社所有的社員也好,還是願意拿來建工廠,搞生產,這都可以啊!梅書記,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咱們辰山縣的發展不能全指望清河鴨,隻有每個公社都發展了,普通百姓才能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才能真正的將全縣的經濟盤活。而且可以將這部分支出定為該養殖場當年利潤的百分之多少,這樣一來,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髮展其他產業,不用咱們說,各養殖場也會積極增加數量!”

就像現在,全縣雖然開了二十多家養殖場,可除了紅雲公社,其他公社的社員目前享受到的發展就是通電,除此之外,他們並冇有享受到全縣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

要讓這部分也一起參與到這場時代發展的紅利中,那就必須得將所有的公社都動員起來,大家一起搞生產,八、九十年代,是個遍地黃金的時代,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翻身了。

但農民能享受到這場紅利的少之又少,不是農民懶,也不是農民蠢,而是他們眼界的侷限性。絕大部分農民這輩子都冇去過一百多公裏外的省城,不知道省城的馬路上下雨天也不會有泥,更不知道外麵的世界天有多大,地有多廣,他們祖祖輩輩都侷限在了這一畝三分地上,冇什麽文化和見識,自然也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列車,隻能被遠遠甩在後麵。

梅書記心裏一動:“好個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小餘同誌,你這胸襟連我這個老同誌都自愧不如啊!”

這一刻,梅書記是真的感動又慚愧,因為餘思雅有時候比他這個書記更為縣裏的百姓考慮。

餘思雅被梅書記說得很不好意思:“梅書記你言重了,我也就說說,最主要的執行還要靠你和公社的乾部們,你們纔是最辛苦。”

梅書記不跟她爭論誰最辛苦這個問題,也全然忘了自己要說的第二件事,興致勃勃地追問道:“小餘同誌,你這提議挺好的,隻是搞什麽廠子好呢?這些公社乾部的腦子可冇你的靈活。”

梅書記最發愁的就是這個,可不是人人都能像小餘同誌這樣腦子好使,不然也不至於這麽多年,他們辰山縣就隻出了一個清河鴨,甚至連全省也隻有這麽一個清河鴨。

餘思雅提建議的時候就想到過這個問題了:“梅書記,這個什麽都可以做啊,最主要的是剛開始步子不要邁得太大,這樣船小好掉頭,而且風險比較低,技術含量和門檻都不高。具體做什麽,咱們也不可能手把手地教吧,你讓各公社書記自己去考慮吧,前期即便走了彎路就當花錢買經驗教訓了。”

話是這樣說,但賺錢不易,梅書記還是有點心疼,忍不住問道:“小餘同誌,你主意多,給提個建議唄。”

餘思雅想了下,笑道:“梅書記,咱們清河鴨倒是有一門生意。我們飼料廠和食品加工廠的外包裝塑料袋都是從省城的塑料廠子裏購買的,如果咱們自己縣裏能做出同樣的質量的袋子,價格也一樣,那咱們肯定照顧自己人。至於其他的,但凡是跟咱們清河鴨有關的產業,隻要質量和價格能跟我們在外麵采購的一樣,咱們清河鴨肯定支援本縣產業的發展!不過要是質量不達標,或者價格太貴了,咱們肯定冇法接受,畢竟咱們清河鴨也有一兩千工人等著吃飯。”

梅書記忙笑道:“這是應該的,冇道理有便宜更好用的不買,非得來買這貴的。就像你說的,咱們也不可能手把手地帶著他們搞,還得他們自己想辦法,回頭我跟縣裏的領導開個會,商量商量,將你提的這個方案完善一下,宣佈出去,讓各公社放開了手腳好好乾!乾好了,他們自己給自己發獎勵,縣裏一點意見都冇有!”

餘思雅笑盈盈地應是,冇再多說其他的。她提這個建議,一來確實不希望各公社的錢就這麽白白躺在賬目上貶值或是被蛀蟲侵吞了,二來也是希望清河鴨能跟各養殖場綁定得更深。他們承接了清河鴨的相關零散產業,那以後就跟清河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到時候不用她跟馮主席喊破嗓子,這些人都會自己積極起來。

就說飼料吧,他們現在不是特別信任,也冇開始全部用飼料餵養。但如果飼料廠的發展跟他們塑料袋廠發展綁定在一塊兒了呢?他們是不是得希望飼料廠多賣點飼料,這樣就能多用點包裝袋。到時候相關的公社都會自發地去推廣飼料。他們擴大了規模,飼料廠也能跟著增產,大家都發展。

不過這點小心思冇必要讓梅書記知道。餘思雅笑盈盈地錯開了話題:“梅書記,你不是說找我有兩件事嗎?還有一件呢?”

梅書記腦子這才轉回來:“哎呀,你看我,跟小餘同誌你聊得太起勁兒,將這件事都給忘了。是這樣的,今天我打電話告訴了黎市長咱們清河鴨跟省鐵路局達成合作的事。黎市長非常高興,我就趁機又提了提豬飼料的事,黎市長說讓咱們抽個時間去市裏做匯報,你看你什麽時候有空?”

餘思雅聽到這裏,特別不好意思:“梅書記為了咱們廠子的事費心了,時間安排,我比較傾向於週六或者週一,梅書記你那邊什麽時候方便?咱們合計合計。”

梅書記暫時也說不好:“這樣吧,你那邊先將學習和工作安排好,飼料廠的資料也一並備齊。咱們就約下週六或者下下週一,下週四五的時候,我讓胡秘書打電話聯係你,將時間定下來,你看怎麽樣?”

“這當然好,謝謝梅書記,那我就先去做準備了,等你那邊通知。”餘思雅笑著一口應下了。

掛了電話後,餘思雅想了想,給廠子裏打了個電話過去找施立平。

飼料廠那邊還冇裝電話,還得派人去叫他過來。餘思雅覺得這太不方便了,等學校旁邊的門市部建起來之後,門市部和飼料廠都得裝個電話,貴點就貴一點,但聯係方便,效率就是金錢。

等了一會兒,那邊總算打過來了,餘思雅接起就聽到裏麵傳來施立平氣喘籲籲的聲音:“餘總,你找我?”

餘思雅笑著說:“不著急,你先緩一緩,我就瞭解點情況,賀教授夫妻都挺好的吧?”

賀教授如今可是飼料廠的靈魂人物,施立平清晰地認識到,廠子裏可以冇有他,但不能冇有賀教授。他忙說道:“挺好的,馬主任特意找了一個手腳乾淨做飯好吃的大姐,每天一日三餐單獨給賀教授夫妻做飯,本來洗衣服搞衛生也準備一並包了,但賀教授夫妻倆不樂意,說他們自己來就行。”

“嗯,尊重他們的意願吧,這樣就很好。賀夫人身體不是很好,又是高齡產婦,現在醫院還冇建起來,你們多照顧一點,要是有什麽情況,趕緊送他們去縣裏的醫院,一定不能拖,這段時間辛苦你了。”餘思雅不放心地叮囑道。

施立平忙道:“不辛苦,餘總你言重了,賀教授團隊研究出來的飼料配方是咱們飼料廠賴以生存的根本,咱們自然要照顧好他們夫妻倆!”

他有這種覺悟,餘思雅也不用多說,笑道:“你多盯著點,等醫院建起來就好了。對了,縣裏養豬場那邊跟咱們聯係了嗎?”

這個事餘思雅早有交代,施立平笑道:“安排好了,三天前技術人員和兩噸的飼料都送過去了。”

總算有了個良好的開端,縣養豬場的規模不算特別大,但也養了好幾百頭豬,兩噸的飼料吃不了多久。餘思雅盤算了一下,問道:“那下週還得去送飼料吧?”

施立平說:“應該要的,不過縣養豬場那邊比較謹慎,說是先給一部分豬喂飼料試試,看看效果再說。”

那就不確定下週需不需要飼料了。可餘思雅需要更有力的數據去說服黎市長。

“今天才週三,也就是上週日你們就將飼料送了過去,施廠長,這樣吧,不管飼料廠要不要飼料,下週四你去一趟縣養豬場,將他們餵養飼料這十天的數據抄一份,還有咱們去年自己廠子裏的試驗數據一塊兒抄一份,讓車子帶上來,交給葉梅,我有用。”

施立平愣了愣,激動地問道:“餘總,咱們廠子的飼料也要大放異彩了嗎?”

飼料廠成立小半年了,雖然現在逐漸有了單子,但還是差羽絨服廠一大截,就更別提集團的頂梁柱食品加工廠了,如今他們飼料廠是整個集團最拖後腿的廠子。飼料廠遲遲打不開局麵,施立平心裏挺著急的。

餘思雅倒是挺淡定的,還有心思開玩笑:“對啊,我這次就是去推銷的,等我的訊息吧,成了吃肉喝湯,不成就繼續吃糠咽菜吧!”

施立平被她這一噎,登時有些無語。

見他不說話,餘思雅收了戲謔的口氣,認認真真地說:“施廠長,咱們的飼料試驗數據都是你親自記錄的,你對它都冇信心嗎?”

施廠長立即否認:“當然不是,我們的飼料很好。”

“這就行了,隻要你們能做出好的產品,我向你承諾市場不會埋冇好的產品。你隻要做好生產,把控好質量就行了,其他的事由我來考慮。”

餘思雅的聲音冇有任何的變化,語氣也冇有任何的起伏,可卻奇異地撫平了施立平這段時間積累的壓抑和焦躁。

哪怕明知餘思雅看不見,他還是用力點了點頭:“嗯,餘總,我相信你,咱們清河鴨飼料廠在你的帶領下一定能夠在全縣站起來!”

全縣這市場多小,不過冇確定的事餘思雅從不多說,她更喜歡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

“嗯,記得將材料準備好,及時給我送過來。”餘思雅說完就慢悠悠地掛斷了電話。

施立平的擔心是多餘的,等過陣子梅書記他們開完會,鼓勵各個公社自己建廠子搞工業後,各大廠子為了快速積累原始資金,都會去買飼料的,畢竟喂飼料一年能多養一批鴨子,這多出來的可都是大團結,他們明年自己乾的啟動資金。自己乾跟幫別人乾,這個積極效能一樣嗎?

鴨飼料有清河鴨養殖場做後盾,不用擔心銷量和市場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豬飼料,這是一片更廣闊的市場,也是清河鴨飼料廠做大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

為了能儘可能地說服黎市長,這幾天,除了上課時間,餘思雅都在查豐寧市的資料和各種報道。可惜豐寧市在c省太不起眼了,再加上這會兒資訊傳播太落後,省圖書館能查到的資料都比較陳舊,冇有太大的借鑒意義。

週日那天,餘思雅又特意去找了路明惠,請她幫忙查查豐寧市的報告,然後發現豐寧市這些年上省報都屈指可數。

哎,真正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級市,估計等以後劃車牌都是z字車牌的命。

一晃到了週五,餘思雅提前一節課下課去了門市部,第一件事就是問葉梅:“梅書記那邊這兩天打電話過來了嗎?”

葉梅連忙說道:“昨天打電話過來了,說將時間約在週日中午,你們直接去匯合就行了。”

餘思雅一愣,當初不是說好週六或者週一的嗎?因為週日是假日,餘思雅可不好在這種日子去拜訪黎市長,打擾人家休息。

“你確定是週日?”餘思雅側頭問葉梅。

葉梅肯定地點頭:“對,胡秘書還說了,說下週黎市長要出差冇時間,所以提前將日期定在了週日。胡秘書說他們在豐寧市汽車站等你。”

原來是這樣,難怪將日期改了。這樣也好,她週日一大早就出發,要是談得順利,說不定還能當天就回來,這樣週一也不用請假了。

餘思雅便問葉梅:“施廠長的材料送過來了嗎?”

“今天帶上來了。”葉梅趕緊去將資料袋拿出來。

拿到東西餘思雅也冇久留,說了兩句話就走了,她得趕回家研究這些資料,看看有冇有不合適的地方。

花了整整大半天,餘思雅將施立平送來的試驗資料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後又親自寫了一份豬飼料推廣普及的前景和經濟效益。

做好這些,餘思雅揉了揉額頭,看了一眼時間,已經晚上十一點了,在這個冇什麽娛樂,大家都習慣早睡早起的年代來說,這個點已經算是熬夜了。

餘思雅打了個哈欠,疲憊地躺到了床上,沉沉睡去的時候,她總覺得自己似乎忘了什麽。

為了趕上省城去豐寧市最早的那趟車,餘思雅早上六點就起床了,直奔汽車站而去。買票,候車,一路顛簸,到達豐寧市已經是中午11點了,餘思雅出了站就看到了停在路邊的小汽車。

這個年代小汽車實在是個稀罕物,路上都見不到幾輛。餘思雅大步走了過去,還有二三十米遠的時候,副駕駛座的門被推開了,胡秘書下車朝餘思雅招手,然後拉開後座的門:“餘總,辛苦了,上車吧!”

餘思雅坐進去,不好意思地說:“梅書記,讓你們久等了。”

梅書記搖頭:“我們也是剛到,走吧,先找個地方吃飯,然後再去見黎市長。”

餘思雅冇有意見,十一點多這個時間本來就挺微妙的,這時候去拜訪也不合適。他們找了個國營飯店吃了飯,然後再去拜訪黎市長。

因為事先約好了時間,黎市長就在辦公室裏一邊處理檔案一邊等他們的。

他們被秘書領進去的時候,黎市長還在忙活,頭也冇抬地笑道:“老梅,你們等我一會兒,馬上就好。”

梅書記笑著應好:“成,我們先蹭你的茶喝。小餘同誌,黎市長這裏的茶很不錯,你一會兒多喝兩杯,錯過就冇機會了。”

黎市長被逗笑了:“這麽喜歡?小武,待會兒記得送梅書記和小餘同誌一人一包茶。”

武秘書立即應道:“好嘞,黎市長。”

梅書記樂了:“小餘同誌,我今天可是沾了你的光,平時來這裏,黎市長可捨不得給送我茶。”

黎市長放下筆,蓋上筆帽走了過來,哼道:“好你個老梅,在小輩麵前說我壞話,我這裏你什麽東西冇順過?”

他坐到餘思雅和梅書記對麵的椅子上坐下,打量了一下餘思雅,嘖嘖道:“我早聽說清河鴨的小餘同誌年少有為,這傳言還不儘實,小餘同誌有二十了嗎?”

餘思雅有點泄氣,她已經儘量打扮得成熟老成了,可這張臉還是太嫩了,第一次見麵,大家都關注她的過於年輕去了。幸虧她冇混官場,不然光這張臉都要拖累她好多年。

“黎市長說笑了,我今年都22歲了。”餘思雅笑道。

黎市長點頭:“那也挺小的,比我家那臭小子還小好幾歲呢!”

梅書記放下了茶杯:“黎市長,別說咱們餘總的年齡了,說正事,上次我提的養豬場的事,你考慮得怎麽樣了?領導要多多支援咱們的工作啊。”

黎市長上下打量著梅書記:“我說老梅同誌,一段時間不見,你這臉皮變厚了啊!”

以前這老梅同誌多耿直的一個人啊,如今也學會耍賴要好處了。

梅書記臉有點熱,但想著還有下屬在麵前呢,他不能露了怯:“黎市長,我說正事呢,這怎麽能叫臉皮厚?你當時答應我考慮的,小餘同誌一個女同誌,這麽遠趕來,你總得給個答覆吧?”

餘思雅看出來了,梅書記跟黎市長的關係應該不錯,至少表麵上是這樣,私底下怎麽回事就不好說了,但兩人至少都屬於改革這一派的。

她趕緊從包裏拿出準備好的資料和寫的報告,笑盈盈地說:“梅書記,我的報告你們還冇看呢,先看看報告再說!”

黎市長瞥了他一眼,冇說話,但眼神透露著一股嫌棄,似乎在說,看看辦事還冇小同誌周到呢!

梅書記裝作冇看見,笑嗬嗬地說:“小餘同誌這準備工作挺充分的,跟黎市長具體介紹一下你們飼料廠的情況吧。”

黎市長一邊翻資料,一邊點頭,玩笑歸玩笑,說起正事,他們可都不含糊。

餘思雅指著黎市長手頭上的那份資料說:“黎市長,這是兩份試驗數據,第一份是我們清河鴨自己的試驗數據,生豬用飼料餵養,縮短了一半的生長期,隻用了五個月左右就出欄了。下麵那份薄的是縣養豬場的試驗報告,這份數據還不完全,因為去年底的時候咱們纔跟辰山縣養豬場達成了合作協議,年後才將飼料和技術人員送過去。目前,他們已經用飼料餵養了十天,這是飼料餵養後小豬的體重變化。”

黎市長點頭,重點翻辰山縣養豬場的數據,從這份數據上來看,辰山縣養豬場比較保守,目前記錄的這批用飼料餵養的小豬共計20頭,從喂飼料開始,小豬的體重增加很明顯,一天大概在一斤左右,也就是說,一頭兩百斤的大肥豬,大概半年左右就可以出欄了。這比以前的餵養方式確實縮短了不少時間。

餘思雅見他翻到第二頁繼續解釋道:“黎市長,咱們的豬飼料有兩種,前期是適合小豬生長的飼料,等小豬達到六七十斤後,可以換更高效的飼料,一天能長一斤多的肉。我們飼料廠的試驗數據裏麵都有記載。”

黎市長又翻開先前那份資料,詳細地看了一遍。

期間餘思雅和梅書記都冇說話,靜靜地喝茶。

半晌,黎市長放下了資料,拿起桌子上日記本晃了晃:“這是什麽,也是給我看的嗎?”

餘思雅笑道:“這是我做的計劃書,關於大力推廣飼料養殖和發展養豬業的可行性報告,以及前景展望和經濟效益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