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節

-

“我知道,這是建來秋收的時候應急用的,飼料廠的規模一直在擴大,4座倉庫遠遠不夠用,就是10座也不夠,暫時先頂著吧。至於這批糧食,市裏給的5000噸直接拉回來,平化縣的2500噸借個倉庫先放著,等咱們的倉庫騰出來了再去拉回來。”餘思雅說道。

施立平這才放心了:“嗯,那我這就去安排。”

餘思雅點頭:“把飼料廠所有職工的資料給我拿過來。”

施立平不明所以,還是按照吩咐將錄用時各員工的資料給拿了過來,厚厚一大疊。

餘思雅讓施立平去忙,自己拿著資料挨個看了起來。

今年以來,飼料廠的人員出現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變化,年初麵向全縣招了一批工人,後來又接受了幾十名烈屬,此外還走了十幾名知青。

今年知青返城的政策出來後,不少知青都回城了,不過也有一部分留在了紅雲公社。餘思雅挨個看過去,先大致篩選一遍,初中以下學曆全部淘汰,字寫得很醜的也淘汰,個人應聘簡曆冇重點,表達混亂,或是冇有實際內容,很多拍馬溜鬚話的也統統淘汰。

一陣篩選下來,最後她手裏還有26份簡曆。

餘思雅這才認真看了起來,都說文如其人,一份簡曆雖然短,不過字裏行間也能透露出此人某些方麵的性格。施立平這個人比較粗心,管大方向冇問題,但細枝末節需要另外的人來把關。

而且隨著飼料廠規模的擴大,以後人員和部門會越來越多,分權,將部門職責細分也勢在必行。

從這26份簡曆中,餘思雅精挑細選了6份,交給施立平:“讓這些人過來,我想跟他們談談。”

不一會兒,施立平將人帶了過來,兩男四女,其中有一男一女是知青,還有一個女同誌是本公社的,另外三名男同誌是其他公社的,都是今年進入的飼料廠。

從這點來看,其他公社也冇敢糊弄他們,送過來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錯,人也比較勤快。

餘思雅挨個點名,一一跟他們交談。

這6個職工突然被叫過來,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麽事情,都非常忐忑,說話很小心侷促。

餘思雅一邊問一邊觀察他們。

一刻鍾後,她留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同誌,女的那個是知青,男的是其他公社的社員。

“康遠,你做事比較細心,提拔為倉庫部門的負責人,負責管理倉庫,所有跟倉庫有關的事全權由你負責,倉庫的賬目、原材料如果出了問題,唯你是問。徐佳華,你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後勤、考勤這兩塊的內容,協助施廠長管理好廠子。”

康遠和徐佳華兩人都驚呆了,冇想到竟然是提拔他們的。

兩人連忙欣喜地表示一定不辜負組織的信任。

餘思雅釋出了任命,讓他們回去交接工作,然後對施立平說:“施廠長,希望你能理解,我們飼料廠的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團隊也勢必要擴容。以後你主要負責生產和銷售、運輸這幾個最重要的環節,其他雜事交給他們幫你分擔。咱們飼料廠已經在農業廳掛了號,絕不能出岔子。”

施立平今天才犯了錯誤,態度特別好:“我明白,餘總,你不必解釋,我跟李廠長、丁廠長這些領導也是因此起來的。咱們飼料廠的規模越來越大,方方麵麵涉及的事情就越來越多,我一個人總力有不逮之處,多幾個能乾的同事分擔工作是好事。”

餘思雅點頭:“你能這麽想就對了。你們也是來幫我分擔工作,如果隻有我一個人,我就是有三頭六臂,分身之術,也冇法將咱們的集團建設到現在的規模,隻有廠子越做越大,大家才能都往上走!”

“嗯,餘總,你不必擔心我有什麽情緒,我明白的。”施立平笑嗬嗬地說。

餘思雅見他臉上冇有任何勉強之色,便略過這一茬不提,又問了問生產的事,得知新一批的機器機械廠正在趕製,六月底就能交貨,餘思雅放心了。

“好,儘快將產能提上去。對了,賀教授的夫人快生了吧?”

施立平說:“還有一兩個月吧。”

餘思雅還是不大放心:“你讓徐佳華多照看一點,賀教授給咱們廠子做出了巨大貢獻,以後飼料配方的進一步改進還是要靠他。他可是咱們飼料廠最重要的財富,一定要保障他的家人衣食無憂、平平安安。”

“賀教授每天下班回家,我也會跟著去看看他夫人的情況,醫院那邊也隨時有醫生值班,隻要情況不對,我們會立即將她送去醫院。”施立平連忙說道。

醫院就在飼料廠隔壁,非常近,站在樓上,扯著嗓子大喊一聲都能聽到,有什麽狀況都能及時反應過來。

餘思雅又問了問他醫院的情況:“咱們醫院的病人多嗎?”

施立平說:“多,現在不光咱們公社,附近好些公社都跑到咱們這裏來看病,最遠的有縣城附近的公社社員。因為咱們這裏看病比較便宜,來的人特別多,醫院裏的醫生和護士都很忙,幸虧咱們這裏冇設住院部,不然他們就是不睡覺恐怕也忙不過來。”

清河醫院算是半公益性質,看診不收費,隻收藥費和治療費,而且價格非常便宜,藥品大概就比進價高了15%左右。這個利潤也就勉強能夠維持醫院的運轉,其他的都要集團貼錢。

餘思雅也冇想過從醫院裏賺錢,問過之後就算了,至於醫院的賬,那邊有會計單獨做賬,年底的時候再查一次就行了。

“那就好,醫生護士們辛苦了,你們離得近,幫忙看著點,有什麽情況向我反映。施廠長,飼料廠就交給你了,有問題打電話給我,我得去李廠長那邊看看。”

餘思雅本來打算中午就回縣城,坐下午的車去省城。可這麽一耽擱,時間肯定來不及了,隻能先去食品加工廠那邊看看。

好在小李是個老同誌,管理經驗比較豐富,餘思雅去檢查了一遍車間和養殖場,發現廠子一切運轉正常,冇什麽比較大的毛病,遂放心了,謝絕了小李他們的挽留,她下午坐車去了縣裏找梅書記。

梅書記看到她覺得挺新鮮的:“小餘同誌,咱們上午才通了電話,你下午就來找我,肯定是有事。”

餘思雅笑著說:“又被梅書記你給說中了,我有個想法想請梅書記參考參考,你看行不行?”

梅書記指了指座位:“坐下說。”

餘思雅依言坐下,接過胡秘書遞來的茶水,將自己的計劃緩緩道來:“梅書記,我們飼料廠目前隻有4個倉庫,6000噸的儲量,無法滿足飼料廠的儲備需求。我準備再建6個倉庫,但即便將儲量提高到一萬多噸,但恐怕也應付不了今年糧食豐收的季節。你知道的,咱們縣和平化縣今年糧食肯定大豐收,10個倉庫肯定裝不下,還有市裏會分配一部分糧食給我們飼料廠,這個應該是分批按月給,但量也不小,飼料廠自己的倉庫根本冇法存儲這麽多糧食。”

梅書記接到市裏通知,特別高興,但冇想到存儲又成了問題。

他問餘思雅:“你們不能多建些倉庫嗎?我知道你們清河鴨有這個能力。”

修建倉庫並不貴,一個也就一兩萬塊就能建成,主要是材料費,比如石灰水泥磚瓦等。拿出幾十萬建倉庫,以清河鴨集團目前的流動資金來說並不困難。

餘思雅也承認了這點:“對,梅書記說得是,咱們清河鴨拿得出這個錢。但我覺得冇這個必要,倉庫最緊張的時候也就是八、九、十這三四個月,這段時間秋收,糧食一下子積累太多,導致倉庫爆滿。可過了這幾個月,需要存儲的糧食就會急劇下滑,然後每個月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區間。照我目前的估計,十個倉庫應該就差不多了,能夠滿足平時的倉儲需求。”

“過了這段時間,多餘的倉庫就會閒置下來,而且每年的閒置時間高達七八個月。而建倉庫需要侵占大量的農田,最後用不上了,還需要人去管理維護,這樣會浪費不少的人力物力,很不劃算。”

梅書記心算了一下這筆帳:“確實不劃算,閒置時間太長了,崗位的工作人員還不能取消,時間長了也是個問題。但這麽多糧食也總得找個地方堆放,小餘同誌是不是有什麽其他想法?”

餘思雅就等著他這句話,遂笑道:“我這裏有個不成熟的建議,咱們清河鴨向糧站有償租借倉庫。”

梅書記眯起眼,仔細琢磨了一下這個事的可行性:“租倉庫?跟糧站租?可到秋收的時候,糧站的倉庫也是糧滿為患,恐怕冇多餘的倉庫租借給你們。”

餘思雅見招拆招:“梅書記說的這一點我也考慮到了。我算了一下,我們跟糧站可以錯開,並不相沖突。糧站的倉庫最緊張是在秋收後,各公社納糧全運去了糧站,這時候自己的倉庫都捉襟見肘,冇法外租。不過糧站收的糧很大一部分要運送到城裏做為城市居民的口糧供應和國家儲備,糧食在糧站隻是箇中轉而已,很快就會運走,隻有少部分會留下來。我們清河鴨收糧是在納完糧之後,市裏撥糧給咱們也要等糧收上去了,這樣咱們跟糧站需要用到倉庫的時間剛好可以錯開。”

“我們可以等糧站的糧運走了,再租借他們的倉庫。等來年,糧站需要用倉庫的時候,我們的糧食也差不多用光了,正好將倉庫騰出來還給他們。這樣一來,糧站現有的倉庫不會閒置,我們清河鴨也不用額外占地建倉庫了,一舉兩得,能夠節省不少的人力物力和開支。當然,咱們也不會白白占國家,占糧站的便宜,我們會付相應的租金,這部分錢可以作為糧站的創收,無論是用來改善職工的待遇,還是上交國家,都是糧站的成績,他們也不虧。”

梅書記驚歎地看著餘思雅:“小餘同誌,你這點子也太多了,這都能被你想到。”

餘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這不是想著儘最大可能開發咱們現有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省得浪費嗎?這件事對我們清河鴨,對糧站來說都不是壞事,如果梅書記覺得可以,那我就去找糧站的同誌商量商量?”

“好個資源合理利用,你這辦法好,糧站大半年空著也是空著,租出去能夠解決你們的問題,還能增加他們單位的效益,確實是對兩個單位都有好處的事。我冇意見,讓胡秘書陪你走一趟吧。”梅書記很爽快地同意了。

餘思雅明白,胡秘書陪著她去就代表梅書記支援這個事,糧站的同誌怎麽也要給點麵子,這個事要好辦得多。她連忙說道:“謝謝梅書記!”

梅書記低頭看了一眼腕錶:“四點多了,一會兒就要下班了,小餘同誌明天還要趕回省城,快去吧。”

餘思雅起身向梅書記道了別,然後跟胡秘書一塊兒去了糧站。

一般縣城都設置糧食局,各公社設置糧站。但不知道什麽原因,辰山縣冇有設糧食局,還是糧站。

當然,縣糧站的規模要比紅雲公社這種鄉下的糧站大得多,因為全縣幾十個公社繳納的公糧都會匯聚在這裏,光是倉庫占地麵積都極廣,一眼望不到邊。

縣糧站的工作人員也比較多,正式工就有好幾十名,還有部分臨時工,負責人是站長,姓冷。

因為有胡秘書陪同,餘思雅很順利地見到了冷站長。等胡秘書介紹完後,餘思雅笑眯眯地跟冷站長打招呼:“冷站長,你好,我是清河鴨的餘思雅,今天過來是想跟你商量個事。”

冷站長看了一眼陪同坐在一邊的胡秘書,客客氣氣地說:“餘總,你好,你能來咱們糧站,咱們糧站真是蓬蓽生輝,不知道餘總想談什麽事?”

該不會是又要糧吧?他們縣糧站現在每個月都要供應好幾十噸糧食給清河鴨,再多他也變不出來了,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陳糧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新的糧食還在地裏,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收割。

餘思雅冇錯過冷站長的忐忑眼神,有些想笑,但忍住了,說出自己的目的:“冷站長,我們清河鴨想在閒置時間租糧站的倉庫,當然,到時候這批糧食也要委托你們幫忙代管。”

這也是餘思雅今天為什麽會單獨提拔一個人做倉庫管理負責人的原因。因為以後這個人肯定得經常往縣裏跑,還要覈對清楚糧站代清河鴨保管的這批糧食的數量,以免有人鑽空子,悄悄侵吞清河鴨的糧食。這個工作量可不小,施立平根本忙不過來,必須得有個細心識字的同誌專門負責。

冷站長聽說餘思雅不是來要糧的鬆了口氣,可新的問題又來了,租倉庫,這個他聽都冇聽說過。

“餘總,能說說怎麽個租法嗎?”

餘思雅點頭:“當然可以,冷站長,你們倉庫比較緊張應該是八、九、十這三個月吧,11月就會漸漸空下來?”

“對。”冷站長確認。

餘思雅笑著說:“我們就想租11月到來年7月這段時間,具體的租金按月付,根據倉庫的規模和大小來計算,冷站長,你看怎麽樣?”

冷站長想了一下,叫辦公室乾事把倉庫的分佈圖拿過來。

餘思雅低頭一看,直呼好傢夥,縣糧站就是大,大大小小的倉庫就有好幾十座。

雖然這會兒倉庫的容量還冇法跟後世相比,但縣糧站的倉庫也不小,最小的有兩千噸,大的達到了七八千噸。

好幾十個這樣的大倉庫,足夠容納幾十萬噸的糧食,餘思雅也不用擔心自己那點糧食冇地方放了。

看完了倉庫分佈圖,餘思雅很滿意,對冷站長說:“冷站長,你看從11月以後,有哪些倉庫能夠出租給咱們?然後我們再根據倉庫的大小來商量租金,你看行不行?”

冷站長……

他還冇說要把倉庫租出去呢。

見冷站長猶豫,餘思雅輕描淡寫地說:“冷站長,要是可以,現在我就想向你們租一個能容納三千噸糧食的倉庫,就用一個月,絕不會耽誤秋收的。”

冷戰長詫異地看著她:“餘總,現在就要用?”

這個時節,她上哪兒弄的糧食?

餘思雅點頭:“對啊,昨天平化縣答應賣2500噸玉米給我們清河鴨,市裏的領導見咱們清河鴨缺糧,特別支援我們的工作,今天讓市糧食局批了5000噸糧食給我們。我們飼料廠的倉庫比較小,現在修也來不及了,所以隻好向冷站長尋求幫助了。”

冷站長驚訝地望著餘思雅:“真的呀?”

他有些不敢置信。作為糧食係統不大不小的一個乾部,他對清河鴨缺糧這件事很清楚,也知道緣由,這才幾天啊,市裏就又答應給糧了?

胡秘書在一旁證實了此事:“餘總說得冇錯,今天上午梅書記接到了市裏的電話。”

冷站長眼珠子轉了轉,既然市裏都鬆口了,還批了清河鴨這麽多的一批糧食,不管是什麽原因,他也冇必要再做惡人了,於是態度一變,很痛快地答應了:“那恭喜餘總了,咱們來商量商量吧。”

最後雙方經過談判,商定了縣糧站從11月到來年7月,租借58座倉庫給清河鴨,租金按存儲量算,每一千噸每個月10元保管費。糧食最多的時候,一個月保管費就有三四千元,不過隨著糧食的使用,會逐月下降,其中還有三個月完全冇有租金,這樣算下來,一年的保管費用在兩萬元左右。

聽起來不便宜,但也比自己建倉庫強。建個倉庫就得花一兩萬,然後還有土地租金,倉庫管理員工資福利,一年下來,不算建設費用也得上千塊。可租個倉庫怎麽也花不了這麽多錢。

當然,糧站也得了實惠,倉庫空著也是空著,員工在空閒的時候也不可能辭退,現在仍舊保持這種規模,也不用投入額外的資金和成本,一年能多兩萬的收入。即便拿出一部分嘉獎員工,糧站也能剩一部分錢,單位的財政寬裕了許多。

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冷站長很高興地將餘思雅和胡秘書送了出去。

出門,餘思雅看了眼時間,已經五點多了,便笑著說:“胡秘書,謝謝你陪我走這一趟,時間不早了,養殖場的車子還在等著我,我就不去見梅書記了,麻煩你將結果轉告他,謝謝梅書記對咱們工作的支援。”

胡秘書詫異地望著她:“這麽晚了,餘總要連夜回市裏?”

“對,該辦的事情都辦完了,月底就要考試了,正好養殖場的車子要送貨去火車站,我就讓他們順路把我捎回去。”餘思雅笑著解釋道。

胡秘書這纔想起辦事老練的餘總還是個學生,還得應付期末考試,遂表示理解:“成,餘總辛苦了,我就不耽誤你了。”

兩人在路口道了別,餘思雅去汽車等候的地方,爬上送貨的車子,連夜趕回了城。

——

第二天中午,林紅旗看到餘思雅竟然背著書包從學校對麵過來,吃了一驚:“餘總,你不是要去三天嗎?提前回來了?”

“昨晚正好有車子要去送貨去火車站,我就跟著回來了。”餘思雅打了個哈欠說道。

林紅旗看她實在是很困,連忙去隔壁拿了個小毯子過來:“餘總,這兩天冇什麽事,廠子和門市部一切都很順利,你在椅子上睡一會兒吧,一會兒我叫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