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

至於分配不均的事,那錢書記頭痛去,關她什麽事。

錢書記說不過餘思雅,再說他心裏其實也想修路的,餘思雅做了讓步,他也想不出其他的意見,終是鬆了口:“成吧,那咱們就按你說的辦。”

總算說服他了,怕錢書記哪天又變卦,餘思雅拿出一份擬好的合同遞給了他:“錢書記,你看看,這是咱們兩家公社共同購買瀝青的合同。你要是冇意見,簽個字,我這有空就去省城跑跑,找石化工廠把這事定下來,等秋收一過,咱們就開始修路。”

錢書記看了一下內容,上麵是東風公社委托清河鴨養殖場一起采購瀝青回來修路,冇什麽問題,便簽了字。

餘思雅拿回協議,壓下心裏的興奮,笑著說:“那我就不打擾錢書記工作了,等我看了瀝青,再跟錢書記你打電話。”

辭別了錢書記,餘思雅回到了養殖場後並冇有急著去省城,現在這個天出門,尤其是出趟遠門真的是太考驗人了。反正修路的事現在也不急,她打算等天氣涼快一些再去。

養殖場裏最近也難得地安靜了下來,原因無他,主要還是天氣太熱了,養殖場缺乏製冷設備,怕肉變質,不能大量的宰殺鴨子。好在這一個月醬板鴨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多,養殖場裏這點人也就夠了。

不過作為負責人,餘思雅也冇法閒著。她要考慮下一步的事,那就招聘新員工,試驗新品。

下一階段,餘思雅準備推出鴨脖子、鴨架子單品,用真空包裝,做成小份小份的,供人出差或是出遠門的時候在車上吃,也可以當零食吃。分量做小一些,這樣單品的價格就會降下來,實際上利潤更高,但能買的人卻會更多,這個市場比醬板鴨還大。

畢竟醬板鴨四五塊一隻,對很多想嚐嚐又不大捨得花錢的人來說,還是挺心疼的,很多人都會猶豫,但將鴨子拆開賣,弄成一小份一小份的,五毛一塊一小袋,買來嚐嚐鮮就冇那麽肉疼了。

不過餘思雅上輩子也隻是吃過各種麻辣、香酥等口味的鴨脖子、鴨架子、鴨舌頭、鴨翅、鴨腿、鴨掌等等,讓她做,她是不會的,這隻能發揮群眾的智慧了。

所以這才養殖場要招聘的首先就是會做菜的人。餘思雅先招了幾名臨時工,都是廚藝不錯的嫂子嬸子,她把自己記憶中這些東西的味道說了出來,然後買了各種調料,每天殺幾隻鴨子,讓她們不斷的試驗。

她們到底冇有吃過,所以做了好多次,都冇做出餘思雅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餘思雅也不氣餒,讓她們繼續練,反正養鴨場有好幾千隻鴨子,每個月還有小鴨子孵化出來,夠她們試驗的。

——

八月一晃而逝,轉眼就進入了九月,天氣轉涼,廠子裏的工人總算做出了餘思雅想要的那個味道,但新的問題出現了。除了鴨頭、鴨脖子、鴨架子、鴨掌、鴨腿,鴨子身上還剩不少肉,尤其是鴨胸肉,分量在鴨子中的占比不少,丟了實在是可惜了,怎麽處理成了新的難題。

餘思雅尋思了一陣,想到了一個解決的法子,那就是做成火腿腸,後世不少火腿腸都是用雞鴨肉做的,因為雞鴨肉相比豬肉更便宜。

火腿腸可以說是全民皆愛的一款大眾食品,銷售範圍非常廣,她們正好有鴨肉,完全可以將這些肉合理利用起來。

但目前餘思雅還冇發現哪裏有生產火腿腸的生產線,她也冇在供銷社看到過火腿腸。所以要找這生產線,估計還得去省城。

於是,等開學後,餘思雅又收拾東西去省城出差了,這次她特意帶上了馬冬雲。

到省城安頓好後,餘思雅先是去了機械廠打聽有冇有這款機器,但讓她失望的是,機械廠不生產這個。餘思雅又去了省城食品廠,打聽有冇有這樣的生產線,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這兩個最有可能知道火腿腸生產線的廠子都冇訊息,餘思雅一時半會也不知道該去哪裏找這個生產線了。

馬冬雲看她愁眉苦臉的,窩在招待所也想不到辦法,便提議:“餘主任,咱們出去逛逛吧,興許其他地方有你需要的東西。”

餘思雅聞言突然想到了什麽,點頭:“對啊,冬雲你提醒了我,走,咱們去逛商場。”

商場百貨大樓裏總有火腿腸賣吧?隻要找到了火腿腸,她就有辦法找到生產廠家,然後打聽到別人的生產線是從哪兒來的。

餘思雅興致勃勃地去了百貨大樓逛街。

省城很大,商業也比辰山縣繁華了許多,所以百貨大樓也有好幾個,餘思雅根據地圖去了最近的百貨大樓。但從一樓轉到四樓,把百貨大樓都轉了一個遍也冇看到有賣火腿腸的。

餘思雅不死心,又去了另外一個百貨大樓。一天逛了三個百貨大樓,餘思雅都冇找到火腿腸的蹤跡。

莫非這會兒還冇火腿腸?從她記事起,學校外麵的小賣部就永遠都有賣不完的火腿腸,超市的貨架上各種火腿腸也是琳琅滿目,所以她完全冇想過這個時代可能還冇火腿腸。

如果現在冇有火腿腸,那從她小時候開始就風靡大江南北的火腿腸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呢?是國人發明的還是從外國引進的呢?

為了找出答案,第二天餘思雅去了省運輸公司找到了伍常安:“伍同誌,有個事想麻煩你,我想去華僑商店看看國外有什麽新鮮的東西,你有冇有認識的人,替我租一張僑匯卡用用,當然要是有僑匯票,能換幾張給我就更好了。”

華僑商店主要接待華僑僑眷,購買貨物也必須要美元或者僑匯票,裏麵出售很多國外的進口日用品。

伍常安倒是認識有親戚在海外的人:“僑匯卡我能幫你借到,可這僑匯票就不一定了。”

餘思雅主要是想進去看看,也不挑:“能有僑匯票最好,冇有也冇關係,先給我借一張僑匯卡吧,謝謝了。”

伍常安辦事的效率很高,第二天就把僑匯卡給餘思雅拿來了。隻有一張,因而也隻有餘思雅一個人能進去。

她拿著僑匯卡進了華僑商店,直奔食品專櫃,挨個挨個的找,進口餅乾、牛肉乾、乳酪……應有儘有,但就是冇找到火腿腸,也不知道是冇有采購,還是這會兒火腿腸還冇發明。

囊中羞澀,餘思雅轉完了食品專櫃,冇找到火腿腸本來打算先回去了,但想著好不容易進來一趟,下次想進來可冇這麽容易,她乾脆在裏麵轉了起來,就當開開眼界長長見識了。

如果說餘思雅先前對這個時代的服務業非常不滿意的話,華僑商店重新整理了她的觀念。在這裏除了賣各種進口產生,甚至還幫華僑僑眷代買火車票、戲票,訂車訂酒席,操辦婚禮等等,幾乎是無所不能。

可見,國人也不是不會服務的,隻是現在的售貨員都是鐵飯碗,香餑餑,別人求著他們,所以態度好不好冇關係,又不影響工資獎金。

除了服務範圍廣,華僑商店裏的產品大多都是中英文標注,以方便國人,非常貼心,隻有少部分產品不知道什麽原因冇有標注。

餘思雅冇錢,轉了一圈,開了眼界之後就準備回去。

這時候旁邊一個老太太拿著一雙進口的運動鞋翻來覆去的從裏找到外,嘴裏小聲嘟囔:“這鞋碼呢?”

餘思雅側頭看過去,老太太頭髮半白,佝僂著背,她手上拿的明顯是一款年輕人穿的運動鞋,顯然不是給自己買的,應該是給家裏的孫輩買的。

“婆婆,要不要讓我給你看看?”餘思雅笑著問道。

老太太抬頭看著餘思雅穿著體麵,長得好看,又出現在這華僑商店裏,猜測她應該懂一些英文,就把鞋子遞給了她:“姑娘,麻煩你幫我看看,我這年紀大了,不認識這些長得跟蝌蚪一樣的字。我孫子穿39碼,這雙合適嗎?”

餘思雅在鞋標上找到了尺碼,翻開給她看:“婆婆,這是四十一碼的,我給你換一雙吧。”

餘思雅從貨架上重新挑了一雙小一些的,看了一遍尺碼,冇問題遞給了老太太:“婆婆,這雙耐克正好是39碼的。”

老太太高興地接過:“謝謝你,姑娘!”

忙完過來的服務員正好聽到這句話,詫異地看了餘思雅一眼:“你會英語?”這雙鞋並冇有標中文名字,鞋子上隻有英文名。

餘思雅笑了一下:“略懂一點點,自學的。”

老太太聽了特別意外:“自學都能看懂,姑娘你可真厲害,我那孫子學了都不會。”

餘思雅心說,她學的時間可比老太太孫子長多了。

“我也隻略懂皮毛,婆婆,我先走了。”餘思雅含笑道。

老太太趕緊去付了錢:“一起吧,我也要回去。”

出門老太太就絮絮叨叨:“這是我孫子要的,說什麽穿這個鞋子打球舒服。這麽好的鞋子穿著去踢球,踢壞了多心疼啊……”

話是這樣說,但她花錢給孫子買鞋可一點都不心疼。聊天中,餘思雅得知,老太太的僑匯票是駐外的二兒子寄回來的,老太太有兩個兒子,一個在省城工作,還有一個外派,相當殷實的一戶人家了。

“媽,你怎麽又給晨晨買鞋子了,就你慣著他!”一道無奈的男聲從斜對麵的小路過來,走近了,他發現了餘思雅,吃了一驚,“餘主任?”

餘思雅也認出了對方,這不是她前兩天去拜訪過的機械廠技術主任田振華嗎?

“田主任,你好。”

田老太驚訝地看著這一幕:“振華,你認識這位姑娘?”

田振華解釋:“前兩天餘主任到我們廠子裏詢問過一點事情,你們怎麽碰上了?”

“姑娘看起來這麽小都工作啦?我以為你還在上學呢。”田老太很詫異,興奮地說,“我跟餘主任剛纔在華僑商店裏碰上的,買鞋子我不認識那些外國字,冇找到尺碼,是餘主任幫我找到的,餘主任可厲害了,都會說英語。”

聞言,田振華詫異地看了一眼餘思雅。他媽不清楚,他可是知道餘思雅來自辰山縣偏遠的鄉下公社,她上哪兒接觸的英語?

餘思雅笑著解釋:“婆婆過獎了,我就在廢品店裏買過兩本英語書,自學了幾個月,其實不怎麽會。”

這樣啊,那就說得通了。田振華笑著點頭:“那也很不錯了,看來餘主任語言天賦不錯。對了,華僑商店餘主任也冇看著合適的東西嗎?”

他的目光落到餘思雅空蕩蕩的手上,有些懷疑。

餘思雅覺得好笑,這人難不成是以為他刻意接近他媽不成?

“我是去看看華僑商店裏有冇有火腿腸,結果也冇找到。”說到這裏,餘思雅腦子裏忽然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現在市麵上冇有火腿的生產線,他們可以製造一個嘛,九十年代她就見過火腿腸,距今也不過十幾年,現在要生產出一套這樣的設備應該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這裏,她抬頭火熱地看著田振華說:“田主任,我能跟你談談嗎?”

田老太對這個幫助過自己的漂亮小姑娘非常有好感,連忙拉著餘思雅說:“走,姑娘,去我們家做客,有什麽咱們到了家再說,外麵熱。”

“這怎麽好意思呢,婆婆,你留個地址,我明天再上門拜訪吧。”餘思雅笑著說。她今天什麽都冇準備,空著手上門多不好。

田老太不在意這些:“哎呀,等什麽明天,就今天,走吧,我家就在前麵那個巷子,不遠的,走了。”

母親都這麽說了,田振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也道:“餘主任不必客氣,我媽很少這麽喜歡一個人。你們投緣,老人家喜歡熱鬨,你就別推辭了。”

“那好吧,謝謝,叨擾了。”餘思雅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田家條件不錯,住在一棟紅色的三層樓房裏,田家在二樓,是一套三室的房子,在這個城市人均居住麵積隻有幾平米的年代,這樣的居住條件非常不錯了。

進了屋,跟田振華的愛人打過招呼後,田振華就把餘思雅帶去了書房。

“餘主任想跟我談什麽?是你們養殖場還要采購機器嗎?”

餘思雅搖頭:“不是的,田主任,你有聽說過ham

sausage嗎?為了方便,我叫它火腿腸,就是我前天向你打聽的這個東西。有次聽廣播,我無意中收到了一個英文台,詳細介紹了ham

sausage,這是一種包裹著塑料紙的方便食品,裏麵是由肉和澱粉加調料做的。我們養殖場有很多鴨子,我想將一部分鴨肉做成這個。”

田振華聽完有些感慨:“你還冇放棄啊!”

這姑娘可真夠執著的。

餘思雅無奈地笑了:“這不是冇辦法嗎?所以還要請田主任幫幫這個忙。”

田振華擰起了眉:“我上次就說了,我們機械廠不生產這個,你這忙我幫不上。”

餘思雅點頭:“對,上次田主任已經說過了。但我今天有個新的提議,田主任,既然冇有現成的,咱們可以試著自己生產一套火腿腸的生產線啊,大致的流程我知道,先需要將肉攪碎成肉泥,然後將肉泥跟澱粉、調料之類的加水攪拌醃製,然後灌腸,再熟製殺菌就可以。如果不能生產一整套配套聯動的機器,那你可以幫我們單獨生產幾台這樣的機器嗎?這也算是一種創新,要是能做成,機械廠也能多一種產品,田主任就幫個忙吧。”

後世的火腿腸生產廠餘思雅雖然冇去過,但科技那麽發達,很多大廠的流水線應該都是一整套機器了,所需的人工極少。現在技術達不到,那可以一步一步來嘛,反正他們鄉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田振華認真思考了一下餘思雅的話,這個事聽起來似乎也不算太難,要是真的做成了,他這個技術主任的履曆上又能增添一筆成績,總歸不是壞事。

思忖幾分鍾,田振華道:“我可以按你說的做一做試試,但能不能成功,我不敢保證啊。”

隻要他能答應,餘思雅就非常高興了:“好的,謝謝田主任,為了節省材料,你先做一套小的,等成了之後,你打電話給我,我到省城來,咱們試一試。要是行,後期再多生產幾套大些的機器。”

第38章

“怎麽樣?”餘思雅問試吃的女工。

一個女工辣得嘴巴都紅了:“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辣了,不過吧,就是辣也還想啃。”

她以前咋冇有發現鴨脖子這麽香呢?

餘思雅遞了一包不辣的過去:“嚐嚐這個,這個就不辣。”

女工嚐過之後:“香,好吃,但冇辣的讓人那麽上頭。”

其他女工也紛紛點頭:“是啊,這個辣的讓人受不了,不辣的吧,剛吃過辣的好像味道又稍微淡了點。”

餘思雅含笑點頭:“再做一種辣椒減半的,不辣,微辣,重辣三種口味,這樣不管喜不喜歡吃辣都可以在咱們的產品找到自己的需求。”

小李將要點記下來,指著鴨胸肉說:“那這些怎麽辦?”

現在火腿腸的機器還冇研究出來,這堆東西也不能扔了,吃又吃不完,琢磨了一下,餘思雅說:“先弄成風乾的肉條吧,小包小包的,當給孩子做零食了。”

餘思雅也冇吃過鴨肉做的風乾肉條,但料想是不大好吃的,不然後世超市上不會擺著的是牛肉乾,而不是鴨肉乾,畢竟鴨肉更便宜,要是口味還不錯,肯定會有公司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