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

馬冬雲氣喘籲籲地跑到地裏,高興地說:“我上午睡了一覺,下午冇事就去養殖場轉轉,剛接了個電話,是運輸公司的伍同誌打來的,他說他們運輸公司的同誌非常喜歡咱們的火腿腸,讓咱們再準備一批,過幾天有順路回來的車子過來拿。”

這可真是天大的好訊息,難怪馬冬雲這麽急迫地跑過來來了。

餘思雅含笑點頭:“好,我知道了,最近大家辛苦了,今天也蠻晚的了,就讓大家好好休息一晚。從明天起,加大產量。”

馬冬雲點頭,猶豫了一下說:“餘主任,可是這樣下去,咱們的鴨子夠嗎?”

最近出貨量大增,而且看樣子勢頭增長很猛,到年底又是食品消費的高峰期,鴨子的成長週期又在那裏限製著,不可能說冇貨了就馬上長大。

這確實是個問題,餘思雅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前兩個月她攢了一批醬板鴨,目前倉庫裏已經囤了好幾千隻醬板鴨。

醬板鴨是不成問題了,可新產品的原料這麽下去,後麵肯定會出現不足,哪怕餘思雅昨天已經叫孵化工加大了產量,但他們養殖場一個月隻能孵化五千隻小鴨子,最近的一批小鴨子也得半個月後出籠,勉強得趕上過年。下一批孵化的小鴨子長大已經在年後去了。

考慮了一番後,餘思雅將手裏的青菜丟進了籃子裏:“紅英,你跟建東先吃飯,我還有點工作,會晚點回來,你們不用等我。”

沈紅英善解人意地點頭:“好,嫂子,你去忙吧。”

餘思雅揉了揉她的頭,帶上馬冬雲風風火火地趕回了養殖場,直接到辦公室,拿起了電話,打給伍常安。

“喂,你好,我找伍常安同誌,我是辰山縣清河鴨養殖場的負責人餘思雅,麻煩你請他給我回個電話。”

一個單位也冇幾台電話,找人蠻麻煩的,要等一會兒,餘思雅掛斷後,坐在辦公室裏等伍常安給她打過來。

馬冬雲看著餘思雅,想問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餘思雅冇留意到她的眼神,思索了一會兒,抬頭說:“冬雲,現在公社應該還冇下班,你去周部長,讓他給咱們推薦四名飼養員過來,明天就可以來上班。”

“這麽急?餘主任,咱們是要擴大規模嗎?”馬冬雲問道。

餘思雅說:“冇錯,到年底我們養的這點鴨子肯定不夠,三公養殖場的規模也有限,我準備讓小李在省城購買一批鴨苗回來。”

既然自己孵來不及,那就直接買小鴨子就是,總比到年底去問省城養鴨場買大鴨劃算穩定。

馬冬雲聽餘思雅的口氣,恐怕不是買一點點的小鴨子,趕緊點頭:“好,我這就去。”

她走後,餘思雅坐了一會兒,這個事不能他們一個養殖場乾,大規模增加鴨子的數量,飼養員的負擔加重不說,飼料防病之類的都得跟上,後續工作很多。不如讓三公養殖場給他們分擔一點,他們那麽大個養殖場才養兩三千隻鴨子,真是浪費。而且錢書記不是一直說冇錢嗎?多養點鴨子不就來了,也省得修路的時候,他老在她麵前賣慘哭窮。

說乾就乾,餘思雅拿起電話給錢書記打了過去:“錢書記,你好,我是紅雲公社的小餘啊,不是說修路的事,是另外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錢書記不大相信:“你又想忽悠我乾什麽?”

餘思雅不背這個鍋:“怎麽能是忽悠呢?錢書記,你說我從你們公社身上得到過什麽好處吧?同樣是公社乾部,錢書記,你應該最理解我啊,咱們這都是為了工作。”

錢書記急著下班回家吃飯呢,冇功夫跟餘思雅閒扯:“你有事趕緊說事,別扯這些,我說不過你。”

餘思雅笑道:“是這樣的,錢書記,我不瞞你,我們養殖場最近接到了不少訂單,廠子裏自己孵化的小鴨子都不夠,所以我打算讓人從省城買一批迴來。咱們是兄弟單位,鄉裏鄉親的,也不能咱們獨自發財,你說是不是?所以我就想問錢書記,這個冬天要不要考慮多養幾千隻鴨子。你放心,多養的這批我們也按原來說好的價格收購。”

有人把鴨苗給他們送上門,然後養兩三個月,大了又有人來把鴨子拉走,他們就隻等著數錢就是。這麽好的事,錢書記冇法拒絕。

“可以,不過這個事我得跟曲書記和黃書記商量商量。”錢書記保守地說。

餘思雅對著空氣翻了個白眼,果然人多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領導多了的時候,明擺著賺錢的事還要扯皮,幸虧馮書記是個放手開明的好領導,不然她這工作真是冇法做。

“好吧,那錢書記你大概能要多少隻鴨子?我明天讓人去買回來。”餘思雅想進一步跟錢書記確認一下。

錢書記想了想說:“你們打算買多少隻?”

這一聽就是冇想好,餘思雅也不管他了:“我讓小李明天去采購一萬隻小鴨子,給你們預留三千隻,你們若是不要,那我們就自己養了,不過是多費糧食的事。錢書記,你們好好商量商量,明天給我答覆,我還在等省城來的電話,就先掛了。”

第40章

掛了錢書記的電話冇幾分鍾,伍常安的電話就打過來了。

餘思雅接起:“喂,你好,伍同誌嗎?”

電話那端伍常安氣喘籲籲,顯然是跑著過來的:“是我,餘主任,你這個時候打電話過來是有什麽事嗎?”

餘思雅直言:“伍同誌,我想請你幫個忙,你知道我們李主任住哪裏吧?你去找他一趟,讓他明天去省養鴨場購買一萬隻鴨苗,當然還得麻煩你們運輸公司幫個忙,安排一輛車子將小鴨子運回來,我明早就讓人準備火腿腸,到時候你們順路帶回去。這次你們要多少?”

“你們不是買了孵化機嗎,怎麽還要買小鴨子?”伍常安狐疑地說。他以前還幫忙運過機器。

餘思雅笑著說:“我們一個月隻能孵化五千隻小鴨子,趕上不。這不是快過年了,我擔心我們養殖場養的鴨不夠賣,所以提前做個準備,省得到時候還要去省城養殖場買大鴨。”

伍常安想起去年年前幫他們運大鴨子那回,讚許地點頭:“早點做好準備也好。我知道李主任住那裏,我這就去通知他。你給我們準備一千根火腿腸吧,到時候我順路帶回去。這個東西煮麪條熱乎乎的,冬天趕路遇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喝一碗渾身都暖和了。今晚食堂做個了麪條,都被我們吃光了,大夥都等著我來拉點回去呢。”

餘思雅就知道很少有人能拒絕火腿腸的魅力,笑道:“好,辛苦伍同誌替我們跑這一趟了,明天請你吃晚飯。”

“那我就不客氣了,明天見。”伍常安高興地掛斷了電話。

餘思雅也暫時了了一樁心事,但更多的問題來了。

一下子增加幾千上萬隻鴨子,原先準備的能吃到過完年的糧食就有些捉襟見肘了。短期內不會出現空缺,但估計隻能堅持到臘月,所以她還得找一批糧食。

隨著養殖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這種從農民手裏收購雜糧、餘糧、米糠、麥麩、榨完油的邊角料的方式就行不通了。他們必須找更穩定的糧食供應渠道,否則等到冇糧了再去想辦法就來不及了。

但今天太晚了,這個事隻能拖到明天了。

第二天,餘思雅早早到了養殖場,先安排了工作,讓工人趕工再做一批火腿腸來,然後交代馬冬雲在這裏盯著,她就去了公社。

馮書記已經有好一陣子冇見到餘思雅了,不過凡是要去養殖場的車子都會經過公社,最近他看到貨車來了好幾趟就知道生意不錯,一切應該都很順利。

所以今天看到餘思雅突然上門,馮書記有點意外:“你最近不是很忙嗎?怎麽有空到我這裏來,說吧,什麽事?”

“真是什麽都瞞不過馮書記你。”餘思雅笑著說,“馮書記,是這樣的,你看咱們養殖場成立一年多了,一直自己張羅飼料的事,以前規模小,從社員們手裏還能收購一些餘糧湊合過去。但現在你也看到了,咱們養殖場現在規模不斷擴大,社員們多餘的糧食根本冇法滿足養殖場的需求。”

馮書記點頭,確實如此,餘思雅能熬這麽久纔來找他,他都有點吃驚。

抬起頭,馮書記問道:“那你有什麽解決的方案嗎?”

餘思雅來之前心裏就有了腹稿,回道:“最不缺糧食的就是糧站,咱們養殖場需要的糧食不是一星半點,公社糧站有任務,權限也小,冇法滿足咱們,這個事隻能去找縣裏麵的領導。”

“你膽子倒是不小,連縣裏領導的主意都打上了。”馮書記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沉吟片刻說道,“糧食是關係著咱們國計民生的大事,尤其是你們要的量不少,想要說服縣裏麵的領導,光現在還不夠。”

哪怕清河鴨養殖場現在逐漸打開了名氣,勢頭髮展也很猛,但到底隻是一個幾十個人的小廠子,在縣裏還排不上名號。

餘思雅明白,馮書記說的這話雖然不好聽,但事實就是這樣。他們現在還入不了領導的眼,縣食品廠都比他們有地位,原因在於縣食品廠能夠滿足全縣人民基本的副食品需求,能解決幾百號職工的就業問題。哪怕縣食品廠今年的利潤恐怕還不如他們養殖場。

所以餘思雅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擴大規模,做出更亮眼的成績,進入領導的視線,讓領導看到清河鴨養殖場的潛力。

“馮書記,我們把正式員工提到一百人以上,加快修路,還有咱們公社通電的事也安排上,你看怎麽樣?”餘思雅想來想去,短期內也隻有這三個博眼球又不會太消耗養殖場現金流的辦法。而且這三件事是早就規劃好要做的,隻是稍微提前了一點,對養殖場不會造成額外的負擔。

村辦企業自己修建的瀝青路,這可能是全縣第一條,甚至在全國都可能是首創,很可以。全村通電,發展福及整個公社一萬多人,放到哪兒都是拿得出手的成績了。

馮書記點頭:“成,你去實施這三個計劃,同時讓馬冬雲把你們的養殖場這一年來做出的成績整理整理,送過來。我再讓小沈統計一下全公社社員們這一年收入的增長和生活的變化,然後寫一份報告遞交到縣裏麵。”

寫報告這種事確實是馮書記這樣在官場中混了十幾年的老人比較擅長。餘思雅感激地說:“謝謝馮書記,我又給你添麻煩了。”

馮書記擺手:“這關係著咱們紅雲公社的發展,不是你我的私事,用不著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另外,你們養殖場的糧食能堅持多久?我讓小沈打聽打聽其他公社有冇有餘糧,買一些回來備著。”

“大概能支援到臘月,馮書記你跟其他公社說好了,我讓楚玉濤配合小沈,一起去收購,當場現結,南瓜、紅薯、玉米、米糠、麥麩、蘿蔔等等咱們都收購。”餘思雅趕緊說道。

馮書記想起修路通電和養殖場擴招的事,有點擔憂地問:“你們養殖場上的資金流轉得過來嗎?”

想到最近接二連三主動找上門來的訂單,餘思雅笑道:“這點馮書記不用擔心,我們的產品已經擺上了省城第二百貨公司的貨架,如今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進賬。”不然她也冇有底氣攬這個事。

“那這可是個大喜事,縣食品廠生產的產品都冇賣到省城,小餘,你們這可是頭一家,你詳細跟我說說這個事,回頭我好到縣裏麵匯報。”馮書記覺得這是個突破點。

他的激動提醒了餘思雅。

餘思雅琢磨稍許道:“馮書記,我有個想法,你先別向縣裏麵匯報,我寫篇文章,等咱們的瀝青路開工後,再寫一篇,投遞到省城日報。如果刊登出來了,肯定會有記者來采訪咱們的,這樣效果更好。”

要乾就乾個大的,不是要出名嗎?還有比上省報、人民日報或是電視台更好的出名方式嗎?一個鄉下不知名的村辦企業,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裏打進省城,還自費修瀝青路,這在後世都配上報紙電視台走一遭就更別提現在這個落後的年代了。

馮書記想起餘思雅是怎麽出頭的了,她當初就是憑藉發表在省報上的一篇文章進入了公社的眼。

“這可是你的最擅長的,好,就按你說的辦,但在此之前,咱們要把準備工作做好了,別到時候梅書記問起,一問三不知。”馮書記高興地說。

餘思雅站了起來:“成,那我們就照這個計劃進行,我回去讓馬冬雲和楚玉濤配合公社這邊的工作,然後跟錢書記溝通,儘快將修路這個事提上日程。”

——

辭別馮書記,餘思雅回到養殖場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錢書記打電話。

錢書記接起電話:“這麽早,黃書記和曲書記還冇來呢,餘主任,你別著急,我晚點給你答覆。”

餘思雅皮笑肉不笑地說:“錢書記,我不著急,我打電話過來不是說這個的。我是想通知你,我們公社計劃明天就開始修路,一會兒就通知到社員,先平整路麵,找石子鋪路麵。然後我過兩天要去省城買瀝青,錢書記你要跟我們一塊塊嗎?兩家一起,還能節省點油錢。”

“這麽快?”錢書記都快忘記這件事了,誰料餘思雅都不通知一下,說修路就修路。

餘思雅淡淡地說:“錢書記,現在都十月初了,秋收也忙完了,這時候不修,什麽時候修路?而且我打算修好路後,給省報投稿,要是刊登了,咱們就出名了。這個事宜早不宜遲,過兩天我就去省城了,錢書記想好了就給我個回個話吧,我就不打擾錢書記忙了。”

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錢書記聽見聽筒裏的嘟嘟聲,撓了撓頭:“誒,這小同誌不是一直很想讓我修路的嗎?今天怎麽這麽快就放棄了?”

大部分人都有點劣根性,別人求著的時候擺架子,別人放棄了,又不甘心。錢書記現在就是這樣。

他很清楚修路的好處,嘴巴上跟餘思雅拖拖拉拉不過是看準了餘思雅修路的決心,想撈點好處罷了。結果他都還冇說條件呢,餘思雅卻突然放棄了遊說他。

現在讓他主動去找餘思雅吧,他又有點放不下麵子。在辦公室裏坐了半個小時,他找來秘書:“你去盯著點紅雲公社,看看這兩天他們有什麽大動靜。”

到了下午,錢書記就知道餘思雅是動真格的了,不是跟他開玩笑的。

因為下午兩點,社員們正在地裏忙和的時候,廣播裏突然通知了三條讓人震驚的訊息。

一是養殖場大規模招工,這次招工包括飼養員、孵化工、食品加工工人、銷售、會計、保安,除了學曆要求,還額外附加了一條,要求愛衛生愛乾淨,但凡做不到最後一條的,哪怕成為了正式工,一旦被髮現,第一次警告,扣獎金,第二次直接開除。

這次招工的規模前所有未的大,總計要招六十多名員工,分到每個大隊,都能有好幾個名額了。這簡直是比過年還喜慶的事,但凡家裏有符合條件的,趕緊回去囑咐家裏人做好準備,爭取應聘上。

除了招工,第二個讓人震驚的訊息是,紅雲公社要修一段瀝青路,從公社修到屈家嶺,總長四公裏多。讓每個公社挑選二十名年輕力壯乾活出色的人過來幫忙,男女不限,按天算錢,另外收購石子的計劃再次重啟。

這個訊息一出,整個紅雲公社都嘩然了。他們鄉下人也能有瀝青路了?這可是個天大的好訊息。光是從公社到養殖場那條石子路都讓人羨慕不已了,現在來修更好的瀝青路,全公社的人彷彿都看到了希望。

最後一個訊息是計劃全公社通電的通知。公社預備在過年前讓全公社都通上電,吩咐明天每個大隊的乾部到公社開會,統計戶數,距離,覈算好需要多少電樁、電線。計算好成本後,平攤到每戶人家,公社和養殖場出資一半,社員自費一半。如果有不願意的,可以不出錢,但以後要通電,需要按照這次每戶人家攤的成本,重新交這筆錢自己找電工裝電樁拉線。

這樣就避免了有的人愛貪便宜,現在故意不裝,等別人都拉好電樁之後,過幾個月,他們也跑來拉電線,一分錢不花也用上電。

此外為了照顧老弱貧困的人家,公社還想了個辦法,經覈準,如果是殘疾、家裏隻有缺少勞動力的老人和小孩的人家,公社出這個錢。其他經濟實在困難的人家,可以出勞動力以工代款,但都需要公社覈查。一經發現有人弄虛作假,以後將加入養殖場黑名單,全家都不能報名參加養殖場的招工。

最後一個訊息一出,社員們都冇心情乾活了。

如果說前兩個訊息惠及的還隻是部分社員,那最後一個訊息則關係著每個社員的切身利益。誰不想用上更明亮乾淨的電呢?

這三個訊息將大家都給震暈了,走到哪兒都是討論這三件事的社員,連小孩子和老人都不例外。

這一天,整個公社都洋溢著一種喜慶的氣息,堪比過年。

但錢書記接到這個訊息臉色就冇那麽好看了。

“好個老馮,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在辦公室裏踱來踱去了半天,他酸溜溜地自語:“這肯定是餘思雅的主意,老馮怎麽就走了這種好運呢?我們東風公社也不錯啊,怎麽就冇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