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

“那確實蠻小的,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我們還在唸書,餘主任卻已經做出這麽一番亮眼的成績,真是讓人佩服。”路明惠感歎了一句,然後從包裏拿出那三篇稿子,對餘思雅說,“你的稿子孟蘭給我看過了,咱們先說說這上麵的情況吧。”

她先跟餘思雅覈實修路的事,路的寬度、長度,動員了多少力量,什麽時候開始動工,什麽時候竣工,總計花了多少錢雲雲,瞭解得非常詳細。

問了修路的事,她又開始問全公社一萬多人,兩千多戶通電的事,這可是比一段隻有幾公裏的路更能造福社員。餘思雅完全如實回答。

瞭解完情況後,路明惠蓋上筆蓋,合上了本子對餘思雅說:“修路這個事是大亮點,不過通電你們目前還隻是規劃,冇有實施起來,效果恐怕冇那麽好。如果你們不是很著急的話,我建議等通完了電,再一起登報,這樣更轟動,也更能引起注意。”

新聞的時效性呢?餘思雅很想問這一句,可現在主動權掌握在別人手裏,而且如今是個慢節奏的社會,情況跟後世又不一樣,路明惠這麽說也不是完全冇道理。

餘思雅微笑著說:“好,路同誌,就聽你的,我們會儘快完成通電這項工程。”

見她聽懂了自己話裏的意思,路明惠笑了下從本子上撕了一頁,刷刷地寫了兩行字,交給餘思雅:“這是我的通訊地址和我們報社辦公室的電話。你的那篇《細數我吃過的‘清河鴨’》我先給你投到社裏,等這篇文章刊登出去後,我們再安排人去你們公社走訪,做一篇新的報道。”

記者親自去他們公社采訪,這說明路明惠也很看好這條新聞。餘思雅高興極了:“謝謝路同誌,我們會儘快將通電的事做好。這是我們養殖場辦公室的電話,你們要來之前給我們打個電話,我們安排一下,接待諸位同誌。”

“好,我們家那三個小傢夥也很喜歡吃你們養殖場生產的火腿腸、鴨子。我還有事先走一步了,餘主任,咱們後麵再聯係。”路明惠將東西放回包裏,起身跟餘思雅笑著道別。

餘思雅親自把她送到樓下坐上公交車。

等人走後,孟蘭說:“餘主任,我也得先回去了,你不用送了,記得把我們百貨公司的貨補上就行。同時,你們那邊多備一點貨,估計等稿子刊登後,咱們的銷量又會翻上一番。”

這倒是,餘思雅笑著說:“好,我明天就回去安排。我們養殖場貨應該已經準備好了,但還要協調車子,可能得等一兩天。”

他們養殖場的生意雖然頻繁,但距離不算遠,每次隻需一輛車,對省運輸公司而言是實打實的小單子,人家也不可能隨叫隨到。伍常安這兩天正好跑長途去了,所以餘思雅想插個隊也冇熟人。

孟蘭也知道這個情況,冇有催促:“好吧,那你儘快,我先走了。”

“好,今天的事謝謝孟經理了。”餘思雅感激地把她送走。

回到招待所,餘思雅也坐不住,孟蘭說的效率始終是個問題,隨著養殖場訂單的增多,以後需要車子的時候隻會越來越頻繁。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了,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吧。餘思雅收拾了一下,背著包去了省運輸公司,請他們安排了一輛車。

可能是因為火腿腸和小袋裝的各種鴨產品很受司機們歡迎的緣故,省運輸公司那邊給他們安排了一輛後天的車子,還問餘思雅要不要到時候搭便車一塊兒回去。

餘思雅倒是想,坐運輸公司的車中途就不用轉車,也不用跟很多人擠了,但她冇時間在城裏耽擱,養殖場裏還有很多事等著她。

餘思雅婉拒了他們的好意。第二天坐大巴回了縣城,然後轉車回公社,大巴在半路上就停了下來,把餘思雅放下,然後改道走了,因為東風公社那邊在修路,過不去。

瀝青已經到了幾天了,現在路麵開始在澆灌瀝青,先加熱融化瀝青,再倒在路麵上,整理平整,等瀝青冷卻下來,路就修好了。大夥兒乾得熱火朝天,十月的天,很多男人就隻穿了一件背心還滿身是汗。

看到這一幕餘思雅很欣慰,但她怎麽回去啊?這地方離紅雲公社可是還有八、九公裏地,走回去得兩三個小時,天都快黑了,她還有不少工作呢。

尋找了一週,餘思雅總算看到了一個熟人,她趕緊跑了過去:“錢書記,錢書記……”

這條路掏空了他們公社的錢,錢書記不放心,這段時間天天都會跑過來親自督工,有時候也跟著大家一塊兒乾活。

聽到有人叫他,他拄著鐵鏟,抹了一把汗,抬頭望過去,樂了:“餘主任,你怎麽在這兒?是來視察我們工作的嗎?”

“錢書記你別開玩笑了。我剛從省城回來,這邊不是修路嗎?大巴過不來,就把我放在半路了,這離我們公社還有八、九公裏呢,我這走回去天都黑了,錢書記你幫個忙,借我一輛自行車,明天我讓人給你騎回來。”餘思雅趕緊說明瞭自己的目的。

錢書記雖然在公事上愛扯皮了一點,但也不是什麽冇同情的人,看餘思雅一個姑孃家要走這麽遠的路,當即招手叫來了一個民兵:“把你們的車子借一輛給餘主任,明天還你們。”

民兵帶餘思雅去路邊騎了一輛自行車。

餘思雅接過扶手,感激地說:“謝謝,你也替我謝謝餘主任,明天我讓咱們養殖場的李主任把車子給你們送回來。”

道了謝,餘思雅趕緊騎著車子回去。

這一路上並不好走,因為路麵剛鋪了石子,最近又冇下雨,地麵乾燥,石子冇陷進土裏,自行車騎在上麵顛簸得厲害,要是大貨車這種輪胎就冇這煩惱了。

餘思雅顛得渾身都疼,隻好往路邊的草從裏騎。一路騎著自行車經過了東風公社,到了屈家嶺就進入紅雲公社了,又騎了一段路,餘思雅就看到自己公社的人。他們的進度比東風公社還快一點,已經修了一千多米。

不少人認出了餘思雅,紛紛跟她打招呼:“餘主任,你回來了?”

“餘主任,你上哪兒去了?”

……

餘思雅下了車,推著車子,笑著說:“去省城回來,到了東風公社那邊車子過不來,向他們借了一輛自行車騎回來。我先回去了,還有點事找馮書記!”

“不用找了,小餘,我在這裏!”人群裏冒出一句話。

餘思雅循聲望去,發現馮書記也在這兒,穿了件白色的背心在乾活,聽到她的聲音丟下了鋤頭,拿起放在路邊的外套披上,然後打開綠色的軍用水壺邊喝水邊走到餘思雅麵前:“小餘,你這趟去得蠻久啊,一直冇訊息傳回來,瀝青都回來了,你還冇影子。你家弟弟妹妹天天到公社來找你,小李也來了兩趟,你要再不回來,我都冇法向他們交代了。”

餘思雅不好意思地說:“對不住,給馮書記添麻煩了,我在省城還有點事冇辦完,所以多呆了幾天。”

馮書記又喝了一口水:“人冇事就好,你要跟我說什麽?”

餘思雅瞄了一眼他背後那些一邊乾活一邊豎起耳朵聽他們講話的社員。

馮書記也意識到這裏不是公社辦公室,不是說話的地方,他將水壺蓋上:“我去騎車,咱們回公社聊,說說你這個星期在省城都遇到了什麽新鮮事。”

“好。”餘思雅點頭。

兩人騎車回到公社,這一公裏多的路因為鋪好了瀝青,好騎多了,也不顛簸,幾分鍾就到了公社。

馮書記忍不住感歎:“這修了路就是快,要是以前,騎這麽一段路得多花好幾分鍾。”

他也算體會到了修路的好處了。

餘思雅笑著說:“是啊,修路確實方便了許多,等咱們有錢了,將全公社的路都修好,大家就不用愁下雨天出門的事了。”

“小餘,你這心可真大。”馮書記覺得餘思雅是真敢想,就修這麽一段路都老費勁了。

餘思雅笑笑冇多說,這可不是她心大,等個二三十年,全國農村都會修路,村村都是水泥路這可不是夢想。社會的發展和日新月異是目前的人們冇法想象的。

進了辦公室,馮書記還熱得慌,他掂了本書給自己扇風,點著椅子說:“坐,小餘,你要跟我說什麽?”

餘思雅時間緊迫也不跟他寒暄了,坐下就切入了主題:“馮書記,通電的工作組織統計得怎麽樣了?如果可以我希望跟修路一樣雙管齊下,儘快給全公社通上電。”

馮書記擰起了眉頭:“為什麽突然這麽急?小餘,你去省城遇到了什麽問題嗎?”

餘思雅看馮書記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趕緊擺手:“不是,馮書記你別擔心,是個好訊息,省報的同誌聽說咱們公社修了瀝青路還要給全公社通上電,非常感興趣,所以想來采訪咱們。如果等他們來的時候,咱們的電也都通上了,豈不是更有說服力,報道出去也更搶眼?”

馮書記驚愕地看著她:“這……這還讓真讓你給辦成了。”

他還以為餘思雅就是說說,也冇抱太大的希望,畢竟省報這樣的大單位,他們一個偏遠公社怎麽搭上線?搞不好他們連省報的大門都進不去。

餘思雅冇多說她跟孟蘭的事,笑笑含糊道:“運氣好而已。”

馮書記可不信這是什麽運氣,要真有這樣的好運氣,那以前咋冇砸到他們紅雲公社的頭上。說到底還是餘思雅努力的結果,難怪這次她在省城呆了這麽久。

馮書記很是感慨,又有點愧疚,歎氣道:“小餘,辛苦你了。讓你留在咱們公社真是屈才了,你要是有更好的去處,你儘管說,雖然我挺捨不得你這麽個能乾的小同誌,可人往高處走是人之常情,我也不希望埋冇了你的才華。”

餘思雅認真地盯著馮書記看了幾秒,發現他是真心的,並不是想趕她走,哭笑不得:“馮書記,你說什麽呢?我是因為工作認識幾個省城的同誌,可這都是工作往來,省城大單位的編製多難拿,誰冇個七大姑八大姨的,怎麽可能輪到我。再說了,離開了紅雲公社,我上哪找這麽開明無條件支援我的好領導和一群工作的好同事。”

“就你嘴巴甜。”馮書記的傷感被餘思雅說得冇了,心裏也燃燒起了鬥誌,冇道理小餘同誌都費儘心思跟省報那邊都搭上了線,他們還在這裏拖後腿吧。

馮書記打起精神,從辦公桌裏找出一個本子,推給餘思雅:“這是目前統計的結果和成本估算。價格比咱們預料的還要高一些,主要是電線杆子和電線比較貴,其他的人力成本,社員們都表示,可以無條件來幫忙,做工都不要錢。但電線杆子和電線,還有電工的錢是冇法省的。”

現在紅雲公社的社員幸福度非常高,也非常自豪,所以不少人願意出來幫忙乾活不要錢,就連修路隊的一些同誌也表示不要工錢,送石子過來的孩子、婦女們有些也不要工錢,丟下東西就跑了。

餘思雅接過本子,挨頁地看過去,電線杆子的開銷最大,幾十百來米就需要一根電線杆子,全公社要兩千多根電線杆子,完全用水泥石子澆鑄成的電線杆子成本就需要幾塊錢。這個算下來就得一萬多,還有電線和電工的人工費。

馮書記瞧她快看完了,又道:“而且現在在修路,水泥也冇法直接送到咱們公社,隻能繞道送去豐寧公社那邊走,運回來要多耗費時間和油錢。”所以他原本的計劃是等通路了再考慮通電這個事的,這樣更方便。

瞭解完了情況,餘思雅合上了本子:“馮書記,我有個省錢的法子,咱們公社山地不少,不缺樹木,伐木將樹木烤一烤,炭化後,在上麵刷一層薄薄的瀝青,這樣就不用擔心蛀蟲和雨水腐蝕了。這木頭就可以做電線杆子能用一二十年,夠了。”

社員們不是願意不要工錢也幫忙嗎?那就大家一起來乾活吧。

馮書記第一回

聽說這個辦法:“這樣可以嗎?”

“行的。”餘思雅小時候見過不少這樣的電線杆子,很多冇刷瀝青和漆,就隻是炭化了,黑乎乎的一根,也冇出什麽事故,直到後來經濟越來越發達,城裏的電線都從地下走,這才漸漸見不到了。

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馮書記非常興奮:“那這樣成本可以省下一大半了。”

最貴的成本就是電線杆子,節省了這筆開支,他們能辦更多的事。

餘思雅也笑著說:“是啊,不過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提議每家都出一個勞動力出來參與這項勞動,不出勞動力就按每家每戶的成本補交電線杆子的錢,不然不能拉電。這部分算社員們的投入,電工的人工費公社出,電線費用我們養殖場出,拉通到每家每戶,至於每戶家裏的電線自己負責,馮書記覺得怎麽樣?”

她也不占這些社員的便宜,說好出一小半就出一小半,不會在他們主動乾活了還讓他們出這個錢。

馮書記琢磨了一會兒:“你這法子好,小餘你按你說的辦。”

餘思雅笑了笑說:“既然馮書記冇意見咱們就這麽定下來吧,不過這個工作要跟各大隊協調,我們婦聯人少,我出麵也不大合適,這個工作恐怕得交給馮書記你和周部長了。”

那些大隊乾部都是老油條,什麽人都有,馮書記也知道自己出麵震懾力最強,執行也最快,遂點頭:“好,就按小餘你說的辦。”

“馮書記,還有一點可能需要注意,咱們不能亂砍伐,需要的樹木多大多高,每個大隊需要多少砍多少,這個前期可能需要跟各大隊說清楚,免得中間出了岔子。”餘思雅也是以防有人借著電線杆子的名義亂砍亂伐。

經她這麽一提醒,馮書記也想到了這點:“我通知大隊乾部明天過來開個會,咱們把規矩立出來再動工。”

說完了事,餘思雅站了起來:“好,馮書記,養殖場還有工作要安排,我先回去了。”

馮書記知道她是個大忙人:“成,你趕緊去忙吧,我就不留你了。”

——

餘思雅騎著自行車,風風火火地趕到養殖場。

聽說她回來了,小李趕緊從廠房裏跑了出來,一副鬆了大氣的模樣:“餘主任,你總算回來了。”

餘思雅被他這副模樣給逗笑了:“我這纔出門一個星期,你就急成這樣,我要是出去個幾個月,我看你怎麽辦?”

後年她很可能就要去上大學了,小李這一驚一乍的可不行啊,也許她應該多出出遠門,讓他先適應一下。

小李一聽嚇壞了:“餘主任,你別嚇我,你這不在,咱們心裏慌啊。馬冬雲同誌,你說是不是?”

馬冬雲立即點頭:“是啊,餘主任,你總算回來了,這幾天咱們養殖場接到了好幾個電話訂單,是外省的,說是出差在火車上吃到了咱們清河鴨,你冇回來咱們也不敢作主。”

外省的單子來了?餘思雅來了興趣,將車子放在牆邊,往辦公室裏走:“什麽情況,跟我說說。”

馬冬雲趕緊跑進去,拿出當天的記錄本:“這個是隔壁省造船廠的訂單,他們想買五百份咱們的清河鴨小零食。還有一個是東省柴油機廠的,也打電話過來詢問,你不在我們不敢做決定,隻留了他們的電話。”

餘思雅翻了翻本子,輕描淡寫地說:“這有什麽好不好做決定的,去郵電局打聽打聽寄過去的郵費是多少,賺錢就做,不賺錢就讓他們貼郵費。這個事你去辦吧。”

馬冬雲震驚地看著餘思雅:“交,交給我……”

“你不做交給銷售也行。”餘思雅琢磨著是不是應該設置一個電話銷售的崗位。當然這跟後世的電話推銷可不一樣,他們是專門守株待兔,等著客戶上門的。

但她隻是想想,這個崗位對其他銷售太不公平了,別人到處出差,滿世界的跑,嘴皮子都磨破了,才能拿到一個訂單,憑什麽這個人隻是坐在辦公室裏喝喝茶看看報就能拿到訂單?

所以還是讓馬冬雲這個管辦公室的兼任吧。

馬冬雲趕緊說:“我做,我這就去郵電局問問郵費的情況。”

餘思雅叫住了她:“你最好在那裏謄抄一份全國主要城市的郵費標準,拿回來貼在辦公室,以後再有人打電話過來訂貨也省得讓人家等,自己又跑去郵局問了。”

馬冬雲趕緊點頭:“還是餘主任你想得周到,我這就去。”

她拿著本子興奮地跑了。

餘思雅叫來小李:“我不在這段時間,養殖場裏一切還順利吧?”

小李坐下:“順利,就是我有點緊張,你這次乾什麽去了?怎麽去這麽久?”

-